本报讯 7月3日,从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汛期以来,我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全省各级各部门保持高度警觉,绷紧思想之弦,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扎实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省安委办印发《关于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多次组织召开全省安全生产视频调度会议或防汛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研究汛期安全监管重点和防范措施。
突出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责任,深入开展汛期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行动。非煤矿山领域,省应急管理厅聚焦降雨影响重点市 69 座尾矿库(19 座“头顶库”)、21 座边坡超 150 米高风险露天矿山、23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下矿山,督促开展尾矿库巡查136次,露天矿山边坡安全隐患检查 116 矿次,整改问题隐患 341 项,因汛停止作业 243 矿次、撤离作业人员1945人次、疏散受影响区域人员50人次。交通运输领域,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梅雨和汛期交通运输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派出工作组驻守黄山市指导道路抢通,全系统开展汛期安全防范督导检查 227次、排查重要基础设施隐患117个,停运公交客运班线82条、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 37 辆、49 座港口码头、83 道渡口,工程停工 183 个。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汛期和高温等极端天气安全生产防范工作的通知》,成立9个省级督导组,对全省16个地市开展房屋安全隐患督导检查。工贸和危化品领域,省应急管理厅印发紧急提示,发布金属冶炼企业汛期安全等预警提示信息8条,完成26家10人以上铝镁等金属粉尘企业安全检查,梳理全省 184 家涉及遇水反应危化品企业名单,点对点发至各市指导强化针对性风险管控,派员赴池州、马鞍山、蚌埠等市督导检查汛期化工园区和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其他重点领域结合本行业特点全力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强化重点地市风险防范。各有关地市坚决扛牢“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抓好重点领域安全防范。合肥市紧抓汛期安全防范,自6月24日起,在全市范围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改“集中整治 30 天”专项行动。六安市对尾矿库开展汛期专项整治,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对12座在用尾矿库进行排洪系统质量检测,17 座尾矿库完成隐蔽工程自查自改,共发现问题隐患36条。铜陵市印发《非煤矿山汛期安全风险预警提示》,督促25座尾矿库采取降低库水位等措施。宣城市组织4个安全生产督导组,邀请市纪委监委参加,对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园区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督促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80余处。安庆市重点抓好在建水利工程度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对穿(破)堤施工建筑物、施工导流建筑物等重点部位及险工险段开展全覆盖度汛检查。黄山市 38 家非煤矿山已全部停产,214个在建工地及时停工,大型机械设备全部进入安全状态,施工现场采取断电措施。其他地市因地制宜全面防范化解本地区重大风险。
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各级各部门严格执行汛期 24小时值守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制度,及时、准确、规范报送事件信息和重要紧急情况。加强调度指挥,常态化开展视频调度,随机电话抽查尾矿库等重要部位值班情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对全省危化品企业开展每日巡查抽查,及时督促发现问题整改。及时报告汛期日常值守、极端天气预警预防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情况。针对事故多发频发重点领域,加强安全防范和应急准备工作,提前做好应急力量预置和支援方案,科学调配应急抢险队伍和装备物资。
(冯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