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全省各级工会牢 固 树 立“ 两 心 ”工 作 理念、精准聚焦“两力”工作目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工作,涌现出一批创新性强、成效明显、推广价值高的好经验好做法。为落实全总关于实施典型标杆的选树培育和示范推广建设工程有关要求,省总工会决定建立安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发布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工会创新经验的推广应用与宣传传播,定期发布工会工作创新案例,以期上下联动、一盘棋推动安徽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本报即日起开辟《安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专栏,敬请关注。
开展一轮网上练兵、一期网络培训、一张问卷调研、一场网上活动、一次数据治理,2023年以来,省总工会创新开展智慧工会应用提升“五个一”活动,破解基层工会缺乏人员、阵地、工具的痛点,运用网络智能科技为基层工会工作赋能,在学网、懂网、用网中持续提升效能、减轻负担,累计为基层提供各类网上服务2706项,覆盖职工会员800万人次。
立足小切口、广覆盖,将赋能用好
省总工会把满足基层需求放在首位,系统梳理全省工会网上服务事项清单,保障五类通用网络服务功能清晰、响应及时、实现便捷,以小切口、可复制推动应用大提升、广覆盖。
找准切口,让功能管用。工会网上服务按照基层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原则,拓展应用场景,提供网上报名、网上练兵、普惠活动、培训考试等通用功能。所有模块均采用简易的后台配置,提供丰富的范例样本,基层工会可自主设定时间、地域、活动类型,通过省级工会平台一体宣传推送,先后提供各类互联网+普惠服务300余项,配置各类网络培训996班次,组织开展网上练兵289场,发布调研问卷589项。
云平台围绕基层工会最常见的工作场景,梳理应用工具,编制《智慧工会应用场景50问》和《智慧工会应用提升“五个一”活动操作指南》,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方便基层工会精准定位问题,随用随查。
较之传统活动无法追踪活动效果,云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功能,定量分析,能够迅速调取职工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并可生成相关分析图表,为后续活动提供数据支撑。据统计,85%的“五个一”活动都是县级以下工会自主开展的,通过数智赋能激活了工会网上应用。
聚焦减报表、简流程,把减负做实
2023年下半年,省总工会以“优化省总OA系统 提升工作效能”为题组织调研并检视整改,进一步打通数据通道、加快数据共享,凡是能在系统提取的数据不再要基层报送、凡是通过政务平台能够调用的信息不再要职工填写,用“算力”解放“人力”,以“数能”提升“效能”。
利用全省工会数据库、云平台,为13.1万家基层工会组织、15.16万家企业自动配置用户账号,智能关联所辖工会会员,免费提供抽奖、游戏、签到、投票、打卡等数百种活动模板,上线成熟课程 4512 门,覆盖工种 145类,基层工会随时随地可以组织开展各类线上活动,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为方便基层工会普惠服务职工,提高办公效率,将活动分为统一配置、预设模板、个性化定制三类,分别采取“取消审批”“事中监测”“告知承诺”等三种形式优化流程、节省时间,坚持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的工作理念,把基层“金点子”第一时间转化成解决问题“金钥匙”。
依托全省共性基础设施和支撑,将原本分散的网上学堂、电子书屋、建会入会等14项应用放到一个平台并和省内政务APP“皖事通”成功对接,个人基本信息自动比对,900多万职工会员均可扫码登录、尊享服务,工会服务应用在全省政务平台稳居前列。
着眼夯基础、利长远,让服务下沉
高质量的数据资源是“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基础,更是让基层工会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的前提。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流动性大、会员信息不完善的特点,省总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开展会员实名制入库和数据治理工作,依托省政务一体化平台联通共享,持续提升数据质量。
按照“规则一致、精准到人”的原则,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特定群体特殊需求和情况,提供分众化、差异化的网上服务。及时高效,实打实办成。推动互联网和工会业务深度融合,依托全省工会实名制数据库,把“人找工会”变成“数据找人”,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技术支撑。用高质量的数据资源赋能服务项目,鼓励引导职工绿色低碳出行,2023 年补贴金额 3200 万元,惠及职工170万人。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