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7-0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明光:三个精准”让居家养老更暖心

    摘要:“天越来越热了,您垫的褥子有点厚了,我今天给您洗洗,换薄一点的。”助老员的热情让69岁的戴荣戈感到很贴心。戴荣戈是明光市苏巷镇的低保对象,中度失能,子女在外地打工,平时主要靠老伴照顾。2023年,明光

  • 蹚过深水,警民合力救出被困老人

    摘要:日前,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六安市舒城县舒茶镇部分道路出现积水,一些低洼村庄受灾。7月2日凌晨,正在辖区开展防汛巡查的舒城县公安局舒茶派出所所长汪舒敏接到群众求助,称龙王庙村有一位老人被困家中。汪舒敏立即

  • 怀宁:全力以“复”,灾后自救有序进行

    摘要:汛情就是命令,险情考验担当。连日持续性强降雨致安庆市怀宁县遭遇洪涝灾害,目前,洪水慢慢退去,该县正在有序地开展灾后恢复工作。“通了!通了!路终于修通了!”7月3日,在怀宁县马庙镇马庙社区何亭组,参加道

  • “公益课堂”添彩暑期生活

    摘要:近日,在合肥市庐阳区双岗街道小桥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孩子们正在学习书法。暑假期间,双岗街道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及辖区专业机构资源,开设劳动教育、美术音乐、体育运动等8个类别的“公益课堂”,丰富辖

  • 芜湖江北新区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摘要:本报讯7月4日,由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芜湖前湾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投资建设的安徽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集群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将有效推动我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整车、零

  • 麦田里的“守望者”

    摘要:“择一事,终一生。”她是扎根小麦育种试验田近40年的“守望者”,成功选育4个小麦新品种,填补了淮北地区麦种的空白。她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交给了土地,如今依然奋战在育种一线。她就是

  • 八项公安交管利民便企新举措实施

    摘要:本报讯记者近日从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获悉,从本月起,我省推行8项公安交管便民利企改革新举措。这8项便民利企改革新举措分别是:试点机动车行驶证电子化、实行摩托车登记“一证通办”、便利群众网上办理汽车注销手续

放大 缩小 默认

麦田里的“守望者”

——记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研究员周素英

   期次:第8366期   

“择一事,终一生。”她是扎根小麦育种试验田近 40年的“守望者”,成功选育 4 个小麦新品种,填补了淮北地区麦种的空白。她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交给了土地,如今依然奋战在育种一线。她就是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研究员周素英。

1989 年,23 岁的周素英从安徽农学院(现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原濉溪县农科所)。当时条件艰苦,刚来第一天,几经周折,问了好几趟路,周素英才找到所里。看着双脚满是泥的年轻姑娘,老技术员们摇了摇头,怕她吃不了苦,便劝她回去。靠着一股子拼劲,周素英留了下来,一头扎进农田里,从种植、管理到新技术的研究、运用,真正把论文写在了淮北大地上。

与土地为友、与麦为伴是周素英的生活常态。9 月准备种子,10 月整地、田间区划、播种、浇水、查苗补苗,冬季抗寒性调查,春季田间观察记载,病虫害防治等。自小麦抽穗扬花到成熟这段时间,更是要日日“长”在地头。用镊子把小麦雄蕊完全去除,不能伤到柱头,进行杂交组合配制,再到田间后代选择,对每一株仔细观察记载,选出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的品系,最后室内考种,做好标记。由于小麦成长后期,每天的变化都很快,周素英和同事们清晨 4 点天刚蒙蒙亮就开始下地,弯着腰一干就是一天,直到晚上看不见了才收工。为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周素英还要“北育南繁”,北往河北,南赴海南,一茬又一茬地试验育种。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

当年,单位经费不足,买不起脱粒机,单穗脱粒都是人工一穗一穗地搓,手上全都是泡。小麦收获以后,没有仓库,种子放在家里保存,磷化铝熏仓时,她不慎中毒,住院一个多月……想起那时的点点滴滴,周素英淡然一笑,一个小麦新品种的选育,要历经十几年甚至更长的一段过程,“唯有耐得住寂寞,不断坚持。”不负辛勤努力,周素英和她的团队选育的“濉 1216”小麦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审定,不仅填补了淮北地区的空白,还因丰产性突出、抗病性强被推荐到国家黄淮南片小麦试验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面对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的形势,她继续培育出濉字头系列小麦新品种,

“濉 1309”“濉 1615”在 2021 年顺利通过国家审定推广,得到农民的高度认可,其中“濉 1309”小麦新品种推广面积逐年攀升,5 年来累计推广面积一千多万亩,成功用一粒小小的种子打了场漂亮的种业“翻身仗”,结束了濉溪这个制种大县以外引小麦为主栽品种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专用小麦面粉的需求日益增加,育种目标也随之跟着调整,循着从“高产稳产”到“高产稳产抗病”再到“高产稳产抗病优质”这三步走的育苗思路,周素英带领育种团队一年接着一年干。“你看,这个籽粒颜色更深,出胶率、蛋白质含量高,是强筋小麦,可以做面包。”看着眼前的新品种小麦“濉1808”,周素英如数家珍。

小麦的生长,没有休息和节假日,周素英也没有。说起家庭,她心有愧疚,忙起来几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平时都是身为教师的丈夫在家打理。“快要退休了,之后要多陪陪家人。”周素英说,“不过在退休之前,还是想多干一些,把手里的几个项目顺利带大家做好。”

近年来,周素英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安徽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安徽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优秀个人”“淮北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先进个人”等称号。2023 年 7 月,她获评第八届淮北市道德模范。

(于晓)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