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7-2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见“面”再说合肥职工大学中式面点师技能培训班开班了

    摘要:“一般的面食制作,水与面粉的比例是1:2,但是做花卷的面要再多加点水,做出来的花卷才会更松软……”在合肥市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中式面点师技能培训班上,老师手把手向学员们展示花卷制作过程。为促进临工群体灵

  • 宿州:吸收农村留守妇女稳定就业

    摘要:7月28日,宿州市埇桥区杨庄镇街东村“绵尚制衣有限公司杨庄分厂”车间内,技术主管正在有序传授工人裤子缝纫技术。该服饰分厂落地杨庄镇后,吸收本地51名农村留守妇女稳定就业,并落实工人满勤奖、工龄奖和午餐

  • 我省延续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

    摘要:本报讯近日,记者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我省将延续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稳岗返还资金可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稳定就业岗位以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支出。实施对象

  • 马鞍山:发力新能源重卡产销旺

    摘要:7月26日,在马鞍山经开区汉马科技公司,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海内外新能源重卡汽车订单。该企业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重卡领域的企业之一,今年以来,新能源重卡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全面提速,呈现内外贸产销两旺的发展

  • 省总工会举办机关青年干部业务知识竞赛

    摘要:本报讯7月26日上午,省总工会举办机关青年干部业务知识竞赛,坚持以赛促学、以学促知、以知促行,带动机关青年干部学理论、钻业务、重实践、勤思考。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出席活动并讲话。省总工会领导

  • 淮北市推动无偿献血稳步增长

    摘要:本报讯近日,记者从省卫健委相关部门获悉,多年来,淮北市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发展献血队伍,优化献血服务,保障血液质量,无偿献血人次和献血量实现稳增长。今年二季

  • 我省印发《安徽省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

    摘要:本报讯7月28日,记者从省应急管理厅获悉,为健全和完善我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升家庭在应对自然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置能力,近日,省应急管理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商务厅、省消防救援局等联合印发

  • 追“光”逐“新”,在这里感受绿色发展新脉动

    摘要:数字化车间内,一条条自动生产线有序运转,7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安徽省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的屋顶和外墙都装有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板,无声地将绿色能源转化为生产线上的清洁

  • 上半年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稳定恢复

    摘要: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随着各项宏观政策落实落细,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5%,增速比1至5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企业利润持续稳定恢复。数据显示,6月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光”逐“新”,在这里感受绿色发展新脉动

   期次:第8381期   

数字化车间内,一条条自动生产线有序运转,7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安徽省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的屋顶和外墙都装有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板,无声地将绿色能源转化为生产线上的清洁动能。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安徽,清洁低碳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释放绿色发展新脉动。

“瞄准光-储-氢一体化平价目标,公司正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联手,开展‘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技术攻关,为能源绿色转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负责人李鹏凯说,坚持绿色发展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新技术、新场景的创新迭代,不断提升产业的含绿量,公司成长为异质结电池赛道的独角兽企业,今年的订单量实现了翻番。

清澈的湖面上,一排排光伏板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能;光伏板下,成群结队的鱼群在湖水中觅食嬉戏。在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两千多亩采煤沉陷区变身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平均每年约 8000 万千瓦时的清洁能源从这里源源不断被输送到千家万户。

推进风电光伏装机倍增工程、打造虚拟电厂……“双碳”目标下,安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风机桨叶缓缓转动,屋顶和车棚上的光伏板熠熠发光,位于宣城市宣州区的古泉供电所是该省首座“风光储直柔充”零碳供电所,通过风光发电、建筑储电、柔性供电的模式,供电所构建起集源、网、荷、储为一体的“绿色微电网”,绿电自发自用,实现零碳运行。

“‘绿色微电网’体量不大能量可不小,每年可以发电5.94万千瓦时,年均可减少碳排放32.7吨。”供电所负责人杨智会自豪地告诉记者,通过零碳供电所的示范应用,为绿色转型提供新样本。

推进能源绿色转型,离不开新型储能的支撑。安徽推进新型储能与清洁能源协同发展,积极拓展新型储能应用场景。2023 年,安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 137 万千瓦,同比增长334%。

蓝天白云下,一排排白色的储能柜整齐矗立、蓄电待发。6月28日,位于蚌埠市五河县的林洋安徽五河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储能二期项目并网成功。

“依托当地风能、光伏发电出力特征,实现多能互补,基地可满足21.6万个普通家庭的年用电需求。”项目负责人说,储能项目接受全省电网统一调度,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可极大提高区域供电质量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快速迭代,为能源的绿色转型拓展新的空间。

在滁州市定远县,一台台风机迎风旋转,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当地加快推动数字化技术与电力系统融合,打造新型电力系统。

“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智慧储能电站能对不同场景下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出预判,同时通过物联网把源网荷储连接起来,协同风机、光伏设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新型储能开拓更广阔的价值空间。”滁州市定远县远景智慧储能电站项目经理王杰说。

没有高耸的烟囱、没有发电装置,走进宣城市全域虚拟电厂,记者看到控制中心的数字大屏上,全市的储能容量、电源装机总量、用电负荷等数据一目了然。

“我们借助数字化赋能,将分布在全市的光伏电站、5G基站、储能资源、汽车充电桩等零散资源进行优化聚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国网宣城供电公司综合能源业务负责人樊超越说,依托虚拟电厂,未来我们还将拓展绿电交易、光储充一体化等新模式、新业态,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王菲 曹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