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读《2024年合肥市第一批职工职业技能等级提升激励职工名单》;为3位职业技能等级提升职工代表发放激励金;3家企业分别作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经验工作交流……不久前,2024年合肥市肥西县职工职业技能等级提升激励发放仪式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座谈会在肥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召开。
会议传达学习合肥市总工会《2024年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文件精神,结合2024年市、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部署企业推进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参会企业工会负责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新时代如何完成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权益维护和队伍壮大等主要任务及如何进一步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交流经验做法,提出意见建议。
本次会议既是肥西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也为该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下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近年来,我县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增强产业工人的获得感、价值感、成就感、幸福感和归属感。”肥西县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童家定介绍说。
绘制改革“路线图”
造就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是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任务,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自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启动以来,肥西县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为推进落实改革举措提供制度保障。
《肥西县人才驱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肥西县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试行)》《肥西县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资助申报工作的通知》《肥西县新落户人才租房补贴发放实施细则》《关于推进技能强县的实施意见》《肥西县促进就业创业及支持企业用工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关于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提升有关工作的通知》……自2019年以来,肥西县相继出台一系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配套政策文件,并制定改革“路线图”,推动重点工作落细落实。
按照上级工会确定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目标,肥西县总工会对照省、市总工会年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求,结合肥西实际,在谋划“十四五”、编制本单位“十四五”发展规划时,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重要任务进行安排,进一步明确工作着力点、突破点、关键点。
此外,肥西县总工会先后印发《肥西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肥西县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不定期召开改革工作座谈会,定期了解收集县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改革进展情况,积极推动工作走实走深。
举好思政“指挥棒”
“新征程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这‘三种精神’的践行者和示范者。”2023 年 11 月 23 日,一场深刻透彻、浸润人心的宣讲会在安徽信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合肥市劳动模范、肥西县“劳动者之声”宣讲团成员胡思琪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事例为产业工人讲述自己和身边劳模工匠的奋斗故事。
面对面的宣讲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精彩的宣讲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产业工人,台下不时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安徽信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党建指导员周琴有感而发道:“希望我公司的产业工人们能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中汲取智慧,为企业发展贡献工人阶级力量。”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做好产业工人思想引领,肥西县坚持用劳模精神感召人,用工匠精神培养人,用劳动精神激发人,不仅召开庆“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演出,还定期举办肥西县劳动模范、“肥西工匠”、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评选活动。
五年来,肥西县推荐评选全国劳动模范1名,省劳动模范5名,市、县劳动模范61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名,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5名,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4名及“安徽工匠”4 名、“合肥工匠”9 名、“合肥数字工匠”1 名、“肥西工匠”18名。
此外,肥西县还组建了包含劳模工匠代表、党校教师、一线职工等40位宣讲员在内的“劳动者之声”宣讲团,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深入企业、班组、车间、社区、工地、校园活动65场及文艺宣传进企业活动13场,并扎实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摄影比赛、书画比赛和微视频比赛等“好网民”活动,进一步在产业工人中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
搭建舞台提技能
转弯、倒车、起重、绕杆……2023 年 11 月,由县劳动竞赛委员会、县总工会、县人社局主办,肥西经开区总工会承办,安徽好运机械有限公司协办的肥西县2023年叉车司机技能竞赛火热开赛。竞赛吸引了来自全县 17 家企业的 62名叉车司机参加,竞赛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比赛和实际操作比赛两部分,设置绕桩和码垛托盘两个项目。竞赛现场,选手们沉着冷静应对,又稳又准地操作叉车,展示出娴熟高超的技能水平,赢得了现场观众的连声赞叹。“本次竞赛给我们提供了与同行同台竞技、共同提升的舞台。”一位来自肥西经开区的选手兴奋地表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已无法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顺势而为,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为抓手,积极争取党委重视和政府支持,服务企业发展,赋能产业工人成长成才,取得了明显成效。”童家定表示。
如今,肥西县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多、参赛人数多、行业特色明显、专业要求高。在参赛对象上,由一线生产职工向科技、管理、行政服务人员拓展,由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拓展,由城镇职工向农民工拓展。比赛类型既包括数控车工、叉车技能、行车安全等优势技能竞赛项目,也包括工业机器人、CNC 编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类竞赛项目。参赛选手覆盖各县直单位、乡镇(园区)及基层企业的专业技能人才。
2023年,肥西县共承办市级示范竞赛3场,组队参加市级竞赛 12 场,主办县级竞赛 14 场,带动基层工会举办竞赛59 场,吸引了 5.68 万名职工参与岗位大练兵和预赛选拔,4236 名职工进入决赛,465名职工在各级竞赛中受到表彰,49名职工通过竞赛直接取得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
2023年10月,肥西工匠学院在合肥经济贸易科技学校和县工人文化宫挂牌成立。这是我省首家县级工匠学院,也是肥西县总工会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适应肥西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而采取的又一有力举措。
如今,在建成的肥西工匠学院内,有专门的理论教室、实训基地、职工创新中心、工匠讲堂等,并设置了7个品牌专业,建成3个实践基地,精准对接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制造、大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 8月,我们将和第三方开展合作,在肥西工匠学院开展电工、钳工等技工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关系协调员等行政人事类,营销员、电子商务师等营销类技能培训,帮助产业工人和其他从业人员进一步提技能、强本领、增才干。”童家定告诉记者。
“里子”“面子”双提升
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目前全国专业研发生产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和复合材料规模最大的企业,现拥有职工2800余人。
“为满足产业工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建立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技能三个通道的职业发展体系,在三个通道之间建立‘内部通道’,让管理、技术、技能人员可以相互转岗任职,形成网状互通的职业发展体系。”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公司持续推进技工技师队伍建设,把产业工人技能等级与岗位晋升挂钩,拓宽一线职工发展空间,打破岗位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界限,打通晋升通道,设置初级工G1、技工(G2、G3)、技师(G4、G5)及高级技师(G6、G7)共7个岗位技能等级,为2000余名产业工人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其中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师占比10%,技师占比30%,技工占比40%,初级工占比20%。
截至目前,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多年主动提高产业工人薪酬收入,产业工人综合平均薪酬每年保持6%-10%的增长。
“里子”“面子”双提升,前途、“钱途”双发展。在肥西县,除了有不少企业像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致力于让产业工人共享公司经营发展成果,全社会、多部门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产业工人在“两代表一委员”和群团组织代表委员中的比例稳步上升。
此外,在组织推优方面,近年来,肥西县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向企业一线职工等重点群体倾斜,以企业专业技术骨干、生产一线职工等为重点,加大发展党员推优力度——2019年-2021年,发展产业工人(含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党员290人。
“下一步,我县将以肥西工匠学院为阵地,认真贯彻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跟踪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逐步形成协同合作、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力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果成效走在全市前列。”童家定表示。(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