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省总工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普法责任制,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法治化水平,推动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加强源头参与,强化法律监督
今年 3 月 28 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并已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至此,省总工会形成了具有安徽特色的“一办法、一规定、三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安徽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安徽省集体合同条例》《安徽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安徽工会劳动法律法规工作体系。
每年,省总工会坚持与省政府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实现联席会议制度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特别是今年 4 月 1 日、5月27日省总工会先后与省人民检察院、省高院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也标志着在省级层面,省总工会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工会与“一府两院”的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市级“工会+法院”“工会+检察院”联席会议已全部完成,县区级正在分阶段分步骤落实。6 月 25 日,全省工会法治化工作推进会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就充分发挥“工会+法院”“工会+检察院”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共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作出了进一步部署。
坚持政治引领,提高法治意识
省总工会党组高度重视法治化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各党支部利用“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等形式,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握科学内涵、精髓要义,明确使命任务,践行为民宗旨,抓好贯彻落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省总工会全面准确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丰富和完善工会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广泛普及劳动法律法规,先后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说典论法”等主题普法活动,深化工会普法品牌“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法治宣传和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宪法进企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治护航行动”,并开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宣讲专项行动,提高了职工法治意识,增强工会普法工作吸引力,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真正把广大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要求和号召上来,听党话跟党走。
突出权益维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近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强省、市、县三级法律顾问团建设,建立工会法律援助机构122个。发挥全省工会103家劳动关系监测点和 1100 名劳动关系信息员“探头”“预警”作用,开展“百千万法律帮扶行动”,坚决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
今年4月8日,省总工会召开了全省工会“一函两书”专项行动部署会。目前,全省 120 个县以上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已实现全覆盖,16个地市都完成与法院、检察院、人社建立协作机制,全省建立工会监督组织 4040 个,全省监督员16206人,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2550件,意见书 262 件,建议书 11 件。
“安徽省总工会与省人民检察院联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滁州市总完善“法院+工会+人社”诉调对接机制多元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做法,被选为全总创新案例。
此外,全省各级工会组织还重视发挥工会阵地窗口作用,畅通“12351”工会热线,实施“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等“一站式”法律服务,形成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
聚焦工作重点,助力工会法治化建设
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作为全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两个试点省份之一,省总工会坚持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作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重要举措,积极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权益维护工作,深入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百日攻坚行动”,向10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在职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累计组建工会 5080 家,发展会员 55.56 万人,两次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介绍,为全国提供了安徽经验、安徽方案。
参与《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修订,及时发出工会声音,促进职工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推动省邮政管理部门在全省快递行业实施快递员全员参加工伤保险。按照全总部署实施集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配合政府部门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督查考核工作。
下一步,省总工会还要紧扣工会主责主业和重点工作,把工会法治建设放在工会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为我省工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马艳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