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5 日清晨,合肥市肥东县殡葬管理服务中心的告别厅外已聚集了不少前来送别亲人的家属。哀乐响起,告别厅内弥漫着低沉的抽泣声。而在厅后的火化车间,6台火化炉正轰鸣运转,火化工们在热浪中挥汗如雨,专注地操作着设备,监控着炉内情况,李杨便是其中的一个。
作为殡仪服务科 4 位女火化工之一的李杨,此刻正戴着防护口罩,仅露着双眼和额头,紧盯3号炉的设备表盘,汗水不断从她的脸颊滚落下来。尽管通风系统正在全速运转,但车间内仍然闷热难耐。控制面板上炉温和负压的数值在不断跳动,室内温度计的水银刻度直逼50摄氏度。
“说实话,夏天是最难熬的,尤其是到了女性生理期,人更加难受。单位非常体贴我们,特殊时期实行轮换坐班,还提供防暑降温饮品。虽然工作环境比较特殊,但其他殡葬职工能承受的,我也一样能行。”李杨坚定地说道。
火化工作时间从每天清晨6点半到下午4点,火化工每天至少要喝下2000毫升的水,但高强度的工作与高温环境,使他们喝下的水大部分通过汗水蒸发,每天还要重复上百次的弯腰、检查、调整油量、控制风量和温度等,工作服反复湿湿干干,一层层盐渍见证了高温下的坚守。
在火化一线工作了 20 年的邹超坦言,除了入炉火化,还有很多细节也需要注意,比如轻抬轻放遗体不仅是基本的工作标准,更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慰藉。“我们会尽可能地让家属在最后时刻与逝者好好道别,无论是接运遗体的轻柔动作,还是确保火化过程的庄重,每一个环节都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火化后骨灰的冷却分拣过程,火化工原凯严格坚持“无论汗水多少,绝对不能有一滴滴落在骨灰上”,他熟练地戴上特制的棉质高温防护手套,忍耐着骨灰残留的热量。“这些天,我们都像是在蒸笼里工作,但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原凯说。
“谢谢师傅,天热,您辛苦了。”每当听到逝者家属的真诚感谢,火化工的心间就如同吹过一丝凉风。对他们来说,逝者家属一句真诚的感谢就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高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