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8-1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酷夏施“凉策”?设备也“清爽”

    摘要:炎炎夏日,热浪滚滚,全国多地仿佛置身于火炉之中,气温冲破35℃的警戒线,阳光如烈火般炙烤着大地。面对这酷夏的严峻考验,中铁上海局一公司材料厂以超前的规划与细致的安排,巧妙施展“清凉妙计”,为那些默默耕

  • 为55℃钢轨“切脉问诊”

    摘要:7月的最后一天,合肥骄阳似火。10时20分,淮南铁路桥头集站,4名身穿黄色工服的作业人员正在铁路线上缓慢前行。这群来自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务段的探伤工正推着90多斤重的探伤小车对钢轨进行母

  • 淮宿蚌城际铁路建设迎重大突破

    摘要:本报讯在我省北部,一条连接淮北、宿州、蚌埠三市的重要交通动脉——淮宿蚌城际铁路建设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进展。8月8日凌晨3时,随着施工人员连续3小时的紧张作业,全线跨径最大、跨数最多的连续梁——跨新濉河

  • “丁丁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获煤炭行业殊荣

    摘要:本报讯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揭晓了2024年度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及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结果,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的“丁丁技能大师工作室”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深厚的技能传承底蕴,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煤炭行

  • 司法协作共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共建“大黄山”

    摘要:新华社合肥8月8日电(记者潘峰)为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助力“大黄山”建设,安徽黄山、池州、安庆、宣城四市中级人民法院8月8日共同签订了《深化司法协作服务保障大黄山建设框架协议》,在文化

  • 无人机智慧巡检护航电网安全迎峰度夏

    摘要:烈日炎炎,酷暑难耐。记者从国网安徽电力公司获悉,8月5日,我省最大用电负荷达6354万千瓦,今夏第五次创历史新高,同比去年最大负荷增长13.36%。入夏以来,全省16个地市用电负荷全部刷新历史记录。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人机智慧巡检护航电网安全迎峰度夏

   期次:第8391期   

烈日炎炎,酷暑难耐。记者从国网安徽电力公司获悉,8 月 5 日,我省最大用电负荷达 6354 万千瓦,今夏第五次创历史新高,同比去年最大负荷增长13.36%。入夏以来,全省16个地市用电负荷全部刷新历史记录。在这场与高温的较量中,电网的守护者们正以科技、智慧编织着一张安全、高效的供电网,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安宁。

8 月 1 日,祁门县原水电供区 35 千伏乌历 471 线 7 号杆塔下方,供电公司运检部工作人员林群武与陈阳东,正操控着无人机,在蔚蓝的天幕下绘制出一幅幅精准的电力巡检图。随着“无人机起飞到达预定高度,设备运行正常,可以进行线路巡视测温”的指令响起,一场利用“双光”巡检技术和红外测温任务的智慧巡检行动拉开序幕。

作为典型的山区县,祁门县境内山高林密,大部分电力线路跨越高山林木,给常规的线路巡检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按照传统的巡检方式,巡视人员必须走到杆塔下面,依赖肉眼观察、登杆排查来找寻隐患点,不仅巡视效率低,还难免出现遗漏。而今,无人机成为了他们的得力助手。只见无人机如同一只灵活的燕子,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携带的高清摄像头与红外成像传感器,将线路的每一个细节都尽收眼底。通过“双光”技术,杆塔上每一个节点的温度都化作了屏幕上色彩斑斓的图案,让运维人员能够直观地判断设备的健康状况。

“以前,我们得扛着沉重的测温仪,翻山越岭去巡检,不仅辛苦,效率还低。”林群武感慨道,“现在,有了无人机,我们只需‘两人一机’,就能轻松完成以前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巡检任务,效率提升了 70%!”

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精准度的飞跃。无人机传回的数据,为运维人员提供了精确的温度信息,让他们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当天,电网运维人员仅靠“两人一机”,便完成了祁门县35千伏乌历471线全线的测温工作,传统方式测温则需要3至5天,工作效率提升了70%。同时,精确的温度数据反馈,也为运维人员判断线路运行状况和快速处理缺陷提供了有力依据。据统计,自今年五月份以来,国网祁门县供电公司已利用无人机进行巡视达230次,成功发现并解决了7个设备缺陷,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对配网线路实施飞检的基础上,国网安徽电力公司还借助智能算法,积极拓展“1+N”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形成“无人机+X光”无损探伤、“无人机+红外”高效测温、“无人机+配电自动化”精准排查故障等“1+N”型无人机巡检应用矩阵。

据了解,整个国网安徽电力公司系统,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无人机巡检 5.98 万公里,拍摄照片 819 万张,适航区架空线路覆盖率 94.68%,合肥、芜湖、宣城、蚌埠、安庆、铜陵地区覆盖率达到100%。无人机巡检规模化的应用,助力配网运维质效显著提升,公司频停线路同比下降61%,供电质量类意见工单同比下降58%。

(胡科伟 本报记者 胡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