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昭公七年》有这样一段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正考父的人,他第一次被任命为上卿时,一直是弯着腰受命;第二次被任命为上卿时,是鞠躬受命;第三次被任命为上卿时,他俯身受命。平时走路时,他总是低着头顺墙根小步快走。他这种行为举止,似乎有点反常不入流,但他这种谦虚谨慎、如履薄冰、低调为官做人的品格成为后人的榜样。
“美国之父”富兰克林在年轻气盛时,曾去拜访一位令他敬仰的前辈。在他进入一扇门时,由于昂首挺胸、大步前进,一头撞在了比自己矮的门框上,痛得他不停地用手揉搓痛处。老前辈笑着对他说:“很痛吧,这是你今天来访我的最大收获,也是我要告诉你的道理,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干成大事,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形象地对“低调做人”阐释道:“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秆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却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做人如进门,要想进入一扇门,就必须使自己的头比门框更矮。你要想登上人生成功的顶峰,就必须学会先放低自己。
刘备之所以能成就他的蜀汉王国,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善于放低自己:一是桃园三结义。甘屈皇叔之尊,与酒贩屠户张飞、在逃杀人犯关羽结为异姓兄弟。这一“低”,使他得了两员虎将,初步为他的事业奠定了人才基础;二是三顾茅庐。刘备不顾皇室身份和长辈地位,前后三次登门拜访未出茅庐的晚辈后生诸葛亮,虽千辛万苦,却一点也不觉得丢脸。这一“低”,使他得到一位千古名相,诸葛亮的《隆中对》为他的事业奠定了理论战略基础;三是礼遇张松。张松本想把西川地图献给曹操,但曹操破了马超之后,志得意满,竟数日不见张松,还扬言要问罪。相反,刘备却派关羽、赵云迎候于境外,自己亲迎于境内,宴请三日,泪别长亭,牵马相送。这一“低”,使张松深受感动,他最终决定将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从而为蜀汉王国的最后确立打下了基础。
放低姿态,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一种人生境界。逆境时,不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自省自悟,矢志不渝,奋发图强;顺境时,不是沾沾自喜,趾高气昂,自以为是,而是内敛锋芒,寻找差距,继续前进。
把自己放低的人,能尊重他人的言行,肯定他人的价值,赞美他人的优点。能为群体所接纳,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是走向最高处的起点,是一种处世的智慧,更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只有敢于把自己放在低处,才有走向人生制高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