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试点、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负面清单”改革试点、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试点……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8月15日举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通过实施16项“小切口”改革任务,不断释放创新红利。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介绍说,围绕产业需求,安徽选择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开展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试点,开放机时占比达到 86%,联合开展技术研发项目近600项。在“科大硅谷”开展多主体全链条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组建运行13个创新联合体。
为 畅 通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堵点,我省支持中国科大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改革试点,试点以来通过作价入股方式转化成果 53 项,是前 5 年转化数量的 3 倍。我省还在安徽大学等 5 家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试点,在安徽医科大学等 4 所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负面清单”改革试点。目前,相关改革已在全省 106 个高校院所推广复制。
通过实施“小切口”改革任务,我省推动要素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人才方面,在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中增设技术经纪类别,试点以来培养持证技术经纪人 2400 余人,为 66 名技术经纪人评聘相应职称。数据方面,支持合肥市、淮南市开展以应用场景为基础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试点,开展跨层次跨部门公共数据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技术方面,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实现知识产权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专利确权周期平均只需 3 个月,时间缩短85%以上。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省还将总结创新改革的典型经验,继续谋划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小切口”改革举措,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华社合肥电 记者 马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