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工文化阵地是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太和县工人文化宫聚焦高质量发展,突出公益和服务两大属性,积极探索“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合、普惠服务”等协作共享模式,全方位为职工群众提供丰富的公益文化服务,获“2023 年度安徽省市级工人文化宫作用发挥”县(区)级优秀等次。
坚持免费开放,让工人文化宫转起来活起来。太和县工人文化宫毗邻湿地公园西大门,处在太和县六馆两中心的核心部位,建筑面积 5000平方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全县职工群众的重要活动阵地。该文化宫包含职工文化、体育、教育等基本项目,具备基本的爱国主义教育、演出、培训、体育活动等服务条件。
太和县工人文化宫于 2021 年 10 月投入使用,设有劳模荣誉展厅、智能心理咨询体验训练馆、城市 3D 安全体验馆、健身房等 12 个功能场馆。2024 年进行升级改造,一是投入资金 50 余万元,新增职工练歌房、乒乓球馆、更衣室、淋浴室等。二是安装智能门禁设备,发放职工会员卡 2.6 万张。为满足在职职工8小时以外活动,文化宫坚持周六周日、节假日正常开放,切实丰富了职工群众“八小时外”的生活。三是配强配齐工作人员。为确保文化宫正常运转,工作人员由过去的5人增加到10 人,又从社会上招聘专业技能人才3人,合理分工,各负其责,全方位提供高质量服务。目前,完善的服务设施,优质的服务条件,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每天吸引200余名职工会员到文化宫参与文化体育活动,每月接待各单位及基层工会组织到文化宫开展各种活动10余场。
创新服务模式,让工人文化宫热起来火起来。太和县工人文化宫在打造“工”字特色工人文化宫服务品牌上下功夫,倾心打造“职工学堂”“免费观影”等特色服务品牌。利用周末为全县职工群众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聘请 24 位专业教师,举办瑜伽、健身、书法、钓鱼知识、舞蹈、心理健康等培训,受到广大职工的青睐,培训名额在太和县总工会公众号平台推出即“秒光”。“职工学堂”让广大职工不用花钱就能跟着专业老师学习并掌握各种技能,赢得了大家的追捧和“点赞”。2023 年“职工学堂”开班以来共举办了 100多期培训,受益职工累计已达近万人次。同时,文化宫与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协作利用实践活动中心,周日下午开展“免费观影”活动,不断为基层和广大职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时尚高雅、品质优良的职工文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
围绕传统节日,举办大型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每年春节期间,组织书法协会志愿者在县城区及周边乡镇开展“送万福、进万家”新春送福公益活动,免费为职工群众书写春联、送春联;元旦期间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职工运动会,如联合宣传部、财政局、企业等开展“皖新杯”、“德信佳杯”职工运动会;三八节开展“玫瑰书香·书润匠心”主题读书系列活动,倡导全员读书,营造书香氛围;以元宵、端午、七夕、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庆为契机,开展太和县县直职工钓鱼比赛、气排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
为推广太和板面文化,传承太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太和板面产业高质量发展,太和县工人文化宫特别举办了“品味太和板面,助推家乡美食”有奖征文和首届板面技能竞赛创新创造交流大会。此外,太和县工人文化宫还开展了太和县板面明星推介巡展会,特别邀请“大衣哥”朱之文演唱推介,提高了太和板面的知名度,扩大了太和板面的影响力。
强化规范管理,让工人文化宫管起来强起来。强化资金保障。太和县工人文化宫由县总工会直接管理,采取“财政保障人员工资福利、工会支持业务经费”的运营方式,县总工会每年将工人文化宫各类活动经费纳入工会经费预算,并不断完善工人文化宫功能,做到工人文化宫有阵地、有经费、有人员、有活动。
加强部门协作。加强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改变以往工会“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与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文化旅游局及社会文化体育协会联合开展各种活动,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活力,实现借力、助力、共力,推动职工活动、教育培训、文化团队的同创共建和发展。
建立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人文化宫服务职工工作制度和各功能室的管理使用制度,加强工人文化宫内部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发挥宣传窗口和活动阵地的积极作用,使工人文化宫真正成为职工的“学校乐园”。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太和县工人文化宫将进一步提高职工文化品牌软实力和文化场馆建设硬实力,突出服务化、体系化、品牌化、创新化、数字化建设,让服务更接地气、阵地更聚人气,擦亮工人文化宫这一“工”字招牌。(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