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9-1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紧急行动送“甘霖”

    摘要:编者按9月12日,我省举行“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布会,聚焦水利改革成就。会上指出,我省农村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大型泵站改造、大中型灌区建设及现代化改造加速推进,全省有效灌溉面积扩至6913万亩

  • 职工喜领中秋福利

    摘要:节前,淮北矿业集团华塑股份为职工发放花生油、香油、小米、大米等中秋节福利共11000件,职工笑逐颜开,喜气洋洋。朱秋辰张洋洋/摄影报道

  • 石台“旅游+”金名片闪耀

    摘要:本报讯石台县自2020年被认定为“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以来,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县域经济振兴,着力打造“旅游+”金名片。截至目前,该县拥有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2家,以富硒氧吧小镇、天方慢庄

  • 化解节前综合征思想疏导员送上“乡愁解药”

    摘要:秋风萧瑟,陕北的初秋被连绵细雨笼罩,添了几分寒意,也悄然在矿工们的心头织起了一张思乡之网。在这片远离皖北故土的土地上,随着中秋与国庆双节的临近,矿工兄弟们的心绪如同这天气一般,变得复杂而微妙——紧张、

  • 金泽志:熔炉铸匠魂创新不停步

    摘要:在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的奥炉精炼车间内,副主任金泽志以二十九载春秋的炽热坚守,见证了从传统经验炼铜到现代智能化炼铜的华丽蜕变。金泽志的职业生涯,是创新与突破的生动注脚。他研发国家发明专利26件,以智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泽志:熔炉铸匠魂创新不停步

   期次:第8416期   

在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的奥炉精炼车间内,副主任金泽志以二十九载春秋的炽热坚守,见证了从传统经验炼铜到现代智能化炼铜的华丽蜕变。

金泽志的职业生涯,是创新与突破的生动注脚。他研发国家发明专利26件,以智能化创新解开冶炼高温作业难题。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传帮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技术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金泽志的卓越贡献,赢得了广泛赞誉。他先后荣获全国有色行业“技术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在 2024 年第二季度的“安徽好人”评选中,他光荣入选,成为劳动者心中的楷模。

炉火炽热淬真金

一米八的挺拔身姿,搭配着腼腆笑容与坚定的眼神,这是金泽志留给人的独特印象。踏入他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专利证书与荣誉奖章,它们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讲述着金泽志在阳极铜精炼领域深耕细作的29年。

1995年,重金属冶炼专业毕业的金泽志进入金冠铜业分公司(原金昌冶炼厂),成为一名铜转炉炉后工。“铜转炉直径约5米,悬空架在两个炉基上,整体长达17米,初见很震撼。”金泽志回忆道。铜转炉炉后有一排 64 个送风管,炉后工每隔几分钟需要用钢钎疏通送风管,清除管口沉积的炉渣,确保炉体氧气充足,让冰铜得到充分冶炼,生成含铜量超 98.5%的粗铜。“炉内铜水温度近 1200摄氏度,炉旁环境温度超过 50 摄氏度,一台炉子后面要跟6个工人,每20分钟换一个人,手握钢钎干一天,虎口磨得全是血泡。”金泽志回忆。他的出色表现,让他在众多炉后工中脱颖而出,被选调至更为关键的炉前工岗位。

炉前工是个技术活,要通过观察火焰颜色、烟气浓度的变化,判定炼铜的石英石加入时机和数量,确保达到最佳的冶炼效果。“我很幸运,厂里给我安排的师傅是技能大师盛柏青,师傅教会我观火、看花、识烟等冶炼技术。”金泽志说。当年,炉前工是三班倒,下班后大家都赶着回家休息,只有金泽志会跟着下一炉师傅继续学,经常坚持到深夜。“那时候,我没啥爱好,就喜欢学冶炼技术,厂里的老师傅看我好学,也愿意教我。”

2003 年,金泽志被提拔为铜转炉班长,成为了企业历史上该岗位最年轻的班长。而后的岁月里,他更是不断突破自我,不仅在转炉长技术比武中勇夺桂冠,荣获“首席转炉长”的殊荣,还自学机械工程知识,踏上了智能创新的征途。2013 年,他荣幸地加入了国家级“盛柏青技能大师工作室”,与恩师并肩作战,共同探索冶炼技术的未来之路。

基层深耕推智变

在千度炉火旁淬炼过的经历,让金泽志将首个研发目标确定为实现铜转炉炉前和炉后智能化操作,以解决炉前工、炉后工高温作业难题。

在千度炉火的淬炼下,金泽志不仅铸就了坚韧不拔的意志,更将这份经历转化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动力。他将首个研发目标锁定在铜转炉炉前与炉后智能化操作的实现上,以解除炉前工与炉后工高温作业的难题。

“记忆中,老师傅们是口口相传,炉内火焰由暗红色变成乳白色,即代表冰铜除铁完成,可旋转炉体倒出铁渣。”金泽志深情回忆道,“然而,这意味着炉前工必须站上5米高的炉台,直面炽热炉体,仅凭肉眼捕捉炉内火焰变化,这不仅风险极高,还极易引入人为误差。”

正是这份对工人安全的深切关注与对技术革新的不懈追求,驱使金泽志踏上了研发之路。他梦想创造一个光学遥测装置,用精准的数据替代人眼的模糊判断,科学而准确地把握除铁的最佳时机。

通过反复检测验算,金泽志得到每次除铁成功的炉膛温度和氧化铅浓度,确定二者达到峰值后即代表除铁完成。他在炉口加装光学遥测装置,在炉台上建成远程操作室,将炉内实时数据通过电脑呈现,让工人们实现空调房内按键化操作。

初次研发的成功,如同炉火中跃动的火花,点燃了金泽志内心的熊熊斗志与无限创意。“那时候,我边实践边学习,掌握了很多机械工程知识,目标是设计一款智能化捅风眼机,把炉后工人解放出来。”2016 年,金泽志化身为市场猎手,搜集各式手动风眼清洁器,如同破解谜题般,一一分析其性能,绘制出精细的零部件草图。这是一场从无到有的奇妙旅程,数十次的论证与修改,如同千锤百炼,终于锻造出一款大型机械化捅风眼机的雏形。在铜转炉后,他巧妙地铺设轨道,让这台钢铁巨擘穿梭其间,一个炉后工便能轻松驾驭,64个送风管在它的铁臂下变得服服帖帖,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2018 年,他再次对捅风眼机进行优化,通过加装智能化控制系统,让炉后工在操作室内遥感控制机器作业,彻底将他们从火炉旁解放出来,实现了真正的智能化作业。

在精炼车间的另一端,阳极铜的诞生之路同样见证了金泽志的智慧与汗水。粗铜经阳极炉精炼成阳极铜,铜水浇铸进2个圆盘浇铸机上摆放的36块铜模,通过水冷却后得到阳极铜铜板,这是精炼车间的最后一道工序。2022年以前,这道工序多为人工完成,工人需要直面千摄氏度高温的铜水,手动调整铜模的水平度,确保浇铸的阳极铜铜板厚度达标,不仅费时费力,且高危低产。金泽志用两年时间,研发出铜模调平机械臂,结合在铜模上方加装的水平度检测装置,帮助铜模精准自动调平。

截至目前,金泽志主持和参与“流程工业在线光谱检测关键技术”等17个科研项目,填补冶炼行业成分在线监测、工业上智能化渣缓冷工艺2项国内技术空白,获“智能数控吹炼炉对开门式环集烟罩”等26项国家授权专利,助推企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每年节创经济效益约3000万元。

智慧引领育新星

2020 年,师傅盛柏青退休后,金泽志担起“传帮带”的重任,成功申报国家级“金泽志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开展“导师带徒”火法冶炼技术培训12次,举办技艺展示、创新交流、经验分享等活动30余次,累计受益5000余人次。

“金师傅不仅教技术,还鼓励我们结合岗位实践创新,帮助我们一起破解难题。”徒弟方军满怀感激地说。2022 年的某个创新交流会上,方军提出通过改造阳极炉铜口提升铜水排出量的建议,他认为传统铜口炉砖钻孔角度太高,导致不少铜水积存于炉体,造成浪费。金泽志以一双慧眼识别出这一创意的价值,鼓励他大胆尝试。

可经历数十次实验,无数次的钻孔角度调整,均以失败告终。方军又求教于师傅。金泽志建议以机械制图模拟,通过反复验算确定钻孔角度。最终,方军成功完成改造项目,将每炉铜水排出量提升20吨,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宝贵资源,也让方军收获了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的嘉奖。

“学技术不要怕苦怕累,一定要脚踏实地,要敢于去挑战困难。”金泽志在培养技能人才时,不仅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倾囊相授,而且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让大家能够学到真本领,快速成长。在他的悉心栽培下,企业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人才,如荣获有色优秀工程师称号的刘欢,以及被冠以有色工匠、特级操作师美誉的方军等。金泽志本人,也因其卓越贡献而荣获了无数殊荣,成为中国有色金属智库认证专家,获评全国有色行业“技术能手”“安徽好人”等称号。

金泽志的故事,如同他炉火纯青的技术一般,炽热而辉煌,激励着无数青年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创新,追求卓越。(赵睿 本报记者 胡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