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5-1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图片新闻

    摘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国防部征兵办公室首次从全

  • 王军:把总书记教诲当成工作上行动指南

    摘要:“你是公安民警代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微笑着说。“报告总书记,我是合肥市公安局民警王军。”“看你胸前的奖章,就知道工作干得很好,辛苦了!”这是4年前王军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后受总书记

  • “百行进万企”为小微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摘要:本报讯“这笔‘复工应急贷’真是来得太及时了!”安徽家德利门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家德利”牌高档别墅大门、防盗门、安全门,是一家集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司。受疫情影响,资金周转遇到难题。在

  • “美丽事业”促进就业

    摘要:      5月13日,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雁栖社区,花艺师吕玲玲在为女性朋友介绍插花技术。当日,该镇多部门联合开展“培训凝聚智慧巧手创造财富

  • 宣城加大线上职业技能培训

    摘要:本报讯近期,宣城市加大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以停课不停训的方式帮助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促进企业复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0余家企业进行线上申报,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共计开班119个,涉及工种34个,培训学员6

  • 防汛实战训练启动

    摘要:随着主汛期的临近,为应对防汛突发事件,5月12日,阜阳市军分区、颍州区人武部、阜阳中青应急服务队共同举办为期三天的2020年防汛实战训练活动,本次训练活动科目有指定区域抛绳比赛、打桩沙袋实操等10项,

  • 李凯:精确计算纠正机器误差

    摘要:他征战过荒漠戈壁,他参与过黄河、长江、淮河等6个大跨越特高压工程建设,他援助过西藏电网建设??他就是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送电分公司工程技术科副科长、±800千伏雅江线(云3标)临时党支部书记、高级工

  • 人社部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

    摘要: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的通知》,提出2020年底前,力争实现10个以上企业和群众眼里的“一件事”打包办理,10个以上高频服务事项在规定办理时限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凯:精确计算纠正机器误差

   期次:第7351期   

他征战过荒漠戈壁,他参与过黄河、长江、淮河等6个大跨越特高压工程建设,他援助过西藏电网建设??他就是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送电分公司工程技术科副科长、±800千伏雅江线(云3标)临时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李凯。

同事们说起这个皮肤粗糙、黝黑的东北汉子,最多的评价就是敬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年到头都要在全国各地的工地上跑,只有公司有事召回的时候才能回合肥一趟,顺道回家看看,他一年在家陪家人的时间都不到一个月”。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正是他日常工作的最好写照。为了更好地摸清负责项目的基塔位等情况,风吹日晒、翻山越岭是常态,有时候山上没有路还需要自己开路,李凯自己也调侃:“为了爬上去我们经常是‘四驱驱动’,手脚并用。”

2016年,为了高原上的万家灯火,在孩子4个月的时候,李凯主动请缨出发援藏了。这一去就是将近两年时间。由于西藏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很少回家探亲,妻子担心孩子有高原反应,也无法来看他。当说起这段经历,李凯语速放慢了:“因为我完全没法照顾家,我爱人只能辞职回去照顾孩子,那段时间她确实很辛苦。”

作为一个80后,李凯有一双看起来比60后还要粗糙的手,手上的皮肤凹凸不平,看起来还有点变形。这是从2009年开始就有的老毛病了。那时,他负责跨长江工程项目的技术支持,为了把工作做到更细致,每天早上8点起,熬夜到次日凌晨二三点才睡,手上就开始起水泡,严重时,一搓毛巾就会长一手大水泡。医生诊断是熬夜熬得凶免疫力下降导致的。当他被问起会不会因此影响工作的时候,他只是笑笑说:“创可贴缠一下就好,工作还是要继续嘛!”

在李凯的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一直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在西藏米林县、藏中联网21标架线工地上,第三区段地线展放完成后,现场施工人员向他反应,地线放出的长度比布线少200米。张力机操作手说是李凯的布线表有问题,“我们的机器采用的是电子计数,十分准确,肯定是你的计算出了问题”。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导线展放,李凯连夜校核数据到凌晨4点多仍未发现问题所在。为把问题搞清楚,他6点半起床又去了工地,经现场多次验算,得出张力机每米多记5厘米误差的理论,后经张力机操作手与厂家确认,是因计数参数设置错误造成的,经调整为后续施工带来了极大方便。“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敬业、精益、专注的品质,也是一种创新的驱动力。在新吉阳长江大跨越组塔施工期间,架线时正好遇上大雾天气,而传统的架线都是使用经纬仪利用光学原理进行弧垂观测,对能见度要求很高,而按照经验这种大雾天气可能持续的时间不能确定,1、2、3天的情况都有,这就导致现场近90人只能停工等待。李凯就想,既然这种传统的方式有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那我能不能利用计算机技术研究出更稳定便捷的测量方式呢?经过半年的努力,他成功研制出了“基于GPS/北斗定位及拉力传感器测量技术”的国内首套“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弧垂非视觉观测系统”,有效解决了雾区、夜间施工弧垂观测难题。

自工作以来,他一直坚持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开展创新创效,攻破诸多技术难题,他设计了“输电线路跨越塔抱杆组立在线动态智能监测系统”,自主研制了“2牵3”放线施工走板智能监测系统,发表专业技术论文11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发明专利1项。

(本报见习记者 何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