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公安民警代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微笑着说。
“报告总书记,我是合肥市公安局民警王军。”
“看你胸前的奖章,就知道工作干得很好,辛苦了!”
这是4年前王军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后受总书记接见时的一段对话。如今,4年时间过去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军仍然心潮澎湃,“总书记亲切的接见、温暖的话语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力量,一直激励着我奔跑前行。”
钻遍犄角旮旯 办案犹如“神助攻”
王军,现任合肥市公安局庐阳分局巡警大队教导员。他拥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然而,合肥市民更熟悉他“庐州神捕”的称号,这个称号形象地概括了他的“战绩”:15年巡警生涯,亲手抓获犯罪嫌疑人1106名,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1.8亿元,写了1000多份“抓捕心得”,算下来平均每4天就有1名嫌疑人栽在他手里。
“从小我就树立了职业理想,要么从军,要么从警。很幸运,20多年来,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1992年参军入伍,2005年脱下那身橄榄绿,换上一身藏青蓝,出现在了合肥最热闹的庐阳区街头,我成为了一名路面巡警。”5月12日,王军告诉记者,“从在军队守国到转战警队守民,‘战场’转移了,‘作战’环境也变了,这个转换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为了悄无声息接近“猎物”,王军还需要“化装”,身上时常揣着文身贴、黑墨镜、“金项链”、身着外卖黄马甲。也许,上一秒在马路上看到的王警官,下一秒就变身为“社会王”,出现在犯罪嫌疑人身边。
作为一名巡警,熟悉辖区地形环境,这是干好工作的头等大事。在警队,只要一有业余时间,王军就揣个小笔记本,骑上电动车,走大街、钻小巷,辖区所有复杂的犄角旮旯都要钻个遍。时间长了,哪个路段什么时间堵车、哪条小巷能“抄近路”最快赶到案发现场,在他脑海中都有清晰的地图。
熟悉地图对办案到底有啥用?那就是办起案子来有了“神助攻”。“看他们往哪里跑,我就大致能判断出在哪里能够堵截。”王军自信地说,“有一天下午五点多接到报警,一个小偷在同庆楼酒店停车场持刀盗窃车内财物,被发现后逃跑了。接到报案,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几分钟内我就锁定了一名行迹可疑的男青年。”并由此破获了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的盗窃机动车系列案件。
从未放开过紧抓犯罪嫌疑人的双手
“‘党和国家事业空间很大,只要有志气有闯劲,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宽广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座谈会上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我备受鼓舞。”四年来,王军把总书记的教诲当成工作上的行动指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警入党的誓言——“永葆初心,牢记使命!”
2019年7月24日19时许,在忍受10个小时的蚊虫叮咬和热浪裹挟的煎熬后,在逃嫌疑人洪某驾车驶入地下车库,进入王军和战友的视线,抓捕机会悄然来临。“当时,我已经把警棍攥在手里了,准备等他停好车,冲上去把他控制住。但我突然发现,副驾驶座上还有洪某年幼的女儿。”采访中,王军回忆起抓捕时的场景,“我把手里攥的满是汗水的警棍揣进裤子口袋,并摆手示意同事暂停抓捕。”
王军悄悄靠了上去,将警官证藏在手心里向洪某亮明身份。洪某先是很惊讶,继而平静下来,请求让他回一趟家,安顿好妻女。考虑到现场带走嫌疑人,会给嫌疑人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心理阴影,王军决定以洪某朋友的身份,陪着他回家吃一顿特殊的晚饭。
那晚洪某在被带进办案区前,转身给王军深深地鞠了一躬,他说:“谢谢你没有当着孩子的面抓我,我一定会好好改造,出来重新做人。”
“这个鞠躬、这句‘好好改造’,让我心里暖暖的。那一刻,我觉得这些年来日日夜夜不眠不休的蹲守,在每条大街小巷的舍命追逐都是值得的。”王军说着,脸上洋溢着笑容。
15年来,王军记不清自己曾多少次身陷不同的险境:黑洞洞的枪口近在眼前,挥舞的菜刀扑面而来,从两层楼的高度坠入恶臭的粪池,大雨的泥地里徒手肉搏??唯一相同的是,他从来没有放开过紧紧抓住犯罪嫌疑人的双手。
多年来,王军抓获犯罪嫌疑人超过1000名。曾经有人问王军心里最终的“战绩榜”是多少?王军愣了一下,回答道:“我希望这个数字跳得越慢越好,更希望这个数字越小越好。因为抓捕的犯罪嫌疑人越少,说明我们的治安就越好,老百姓身边的风险也就越少。百姓安全了,生活幸福美满了,就是我们最大的荣誉。”
(本报记者 魏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