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9-2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调解员火速出手解工伤申请难题

    摘要:五十多岁的周先生躺在病床上,医生的诊断已经下来了,手术费要8万元。上班路上一次意外,让他不知所措。申报工伤,公司“不认账”,面临高昂的手术费用,周先生在儿子建议下找到了一条线上解决矛盾的路径——随申办

  • 打通服务网约车司机“最后一公里”

    摘要:上海市静安区总工会日前携手滴滴出行举办暖“新”服务项目启动仪式,通过签约合作、服务覆盖、咨询配送等形式,进一步打通服务网约车司机职工群体的“最后一公里”。启动仪式上,静安区总工会正式发布了七“新”七“

  • 摘要:9月23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总工会组织劳模开展助企行活动。王永超、吕春花、陈树东三位省市农业劳模专家,来到盐城亭鹤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菊花种植基地,为员工传技送宝。江苏工人报姜卫明董玉玲刘保顺/摄

  • 技能人才支撑“制造强市”

    摘要: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入选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江苏有13人入选,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电气室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黄剑名列其中。这几天,他已赴清华大学参加全国大国工匠培育对象

  • 浙江工会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插上“数智翅膀”

    摘要:“这笔钱发放得太及时了,比预期早了几个月时间,太感谢了。”前不久,浙江金华职工徐新(化名)银行账户提前收到了工会发放的生活救助金,拿到救助金后,徐新妻子陆女士由衷地感谢道。几年前,徐新突发脑梗,高昂的

  • 浙江省东阳市总工会创新“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培训模式

    摘要:今年以来,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总工会探索“沉浸式+互动式”的培训新模式,把“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条目式的内容,用简单、通俗的方式予以释疑解惑,为镇乡街道总工会、企业工会更好地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做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随申办”上接到职工求助

调解员火速出手解工伤申请难题

   期次:第8424期   

五十多岁的周先生躺在病床上,医生的诊断已经下来了,手术费要 8 万元。上班路上一次意外,让他不知所措。申报工伤,公司“不认账”,面临高昂的手术费用,周先生在儿子建议下找到了一条线上解决矛盾的路径——随申办APP上的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上海市静安区总工会“金牌调解员”邵捷展开行动,成功化解双方矛盾的同时,也让周先生避免了奔波之苦。

7月29日18点40分,“砰”的一声,周先生骑着电动车与另外一辆电动车相撞。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显示,周先生负次要责任。上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非本人为主要责任,或许可以申报工伤?周先生与公司联系后,得到的却是干脆利落的拒绝。

周先生的劳动关系较为复杂,劳动合同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实际用工是上海的这家保安公司。几天的拉扯之后,保安公司还告诉周先生,如果不同意当前的解决方式,申请工伤认定还剩二十多天,错过了时间,就没法报销。

“实际上,用人单位在事故发生后的 30 日内没有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周先生或者其近亲属在 1 年内也可以直接提出申请。”邵捷说,但按当时的情况,如果周先生自己申请工伤认定,时间、精力都是成本。一急一缓都能到达终点,邵捷决定“急”行事,让公司尽快完成申请程序。

邵捷通过人事,要到了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电话,再通过法定代表人要到了负责周先生项目的总经理电话。

“王经理,下面的员工,发生了事故,怎么搞得这么僵?”“邵老师,我们送过果篮,被拒绝了。”王经理的回复似乎有点无奈。原来住院后这几天的拉扯,双方的矛盾已经相当尖锐。周先生表示,一开始保安公司不愿意认定工伤,后来在几番追问下,公司才说他的劳动合同是与另外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之后,周先生又发现社保已经断缴几个月了。

一连串的事,令周先生感到恼火。带着火气协商,许多有效的信息在一次又一次的争执当中折损,申请工伤认定的事情则是一天又一天的搁置。

保安公司一开始为什么不愿意申请工伤认定,细心的邵捷也问出了一些缘由。公司认为周先生交接班时间是七点半,而他出门时间是六点多,周先生应是在办别的事情。因此,公司对于周先生上班途中发生意外的事实,仍然存疑。

什么可以明确周先生发生事故的时间呢?120 急救接警单!邵捷赶忙向周先生一方要来了单子,上面果然写明了出诊时间。无论从时间还是路线来看,周先生在上班路上发生工伤的事实确凿无疑,公司也表示认可。同时,邵捷告诉公司,如果由于单位原因导致职工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将由用人单位来承担相应的责任。

8月19日,公司收到了周先生的《病历书》《120急救接警单》《交通事故认定责任书》,准备前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当天下午,邵捷就将消息告诉了周先生。

“矛盾纠纷的小火苗若隐若现,是引燃,还是熄灭,只在一念之间。”邵捷说,工会组织始终要站在职工的立场上,急职工之所急,想职工之所想,回应职工的急难愁盼。(劳动报记者 李嘉宝)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