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11-0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的第一个记者节

    摘要:那年我正在单位开会,突然接到区融媒体中心主任打来的电话,说我被评为优秀通讯员,邀请我参加记者节的表彰会,还让我准备一下,届时将作为优秀通讯员代表上台发言。我的第一个记者节,就这样以让我心跳加速的方式到

  • 信念与担当

    摘要:当初冬的第一缕阳光慷慨洒落大地的时候,火红的枫叶上写满了岁月的风采,高楼林立的城市有我们辛勤奔波的身影,丰收的田野上我们用镜头记录新时代新农村前进的步履。我骄傲!我自豪!我不仅是一名编辑,更是一名记者

  • 跟着记者去采访

    摘要:谈及新闻写作,着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特别是像我们煤矿单位要求的那样,将一线职工的故事宣传出去,将企业的形象树立开来,这就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奈何下井的矿工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写作动脑的事情都是避而远之

  • 难忘的记者生涯

    摘要:有时,我会陷入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当我曾经的记者生涯如同一部默片,在记忆的银幕上缓缓播放时,心中总会泛起丝丝涟漪。数年的记者生涯,仿佛一场长跑,我在这条新闻的赛道上,品味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每一次采访,

  • 无悔的选择

    摘要:记者节来临之际,回首已走过的二十年新闻工作之路,心中不免涌起阵阵感慨。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清晰如昨。记得二十年前,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我告别军营,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全新的选择。我本可以选

  • 心中有梦眼中有光眼脚下有力

    摘要:编前语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随时待命奔赴新闻现场,不畏风雨,不惧艰险,始终坚守新闻理想、牢记职责使命,以公共福祉为念,情系社会民生,默默记录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他们就是记者。今年的11月8日是第二十五个

放大 缩小 默认

跟着记者去采访

   期次:第8450期   作者:□王晓伟

谈及新闻写作,着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特别是像我们煤矿单位要求的那样,将一线职工的故事宣传出去,将企业的形象树立开来,这就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奈何下井的矿工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写作动脑的事情都是避而远之,宁可出力干活,也不愿拿起笔。

作为单位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领导曾多次找到我商量,让我扛起宣传报道这面旗子。起初我百般推辞,但终究被“赶鸭子上架”。之后的日子里就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了解新闻稿的体裁、内容等,并尝试着提笔书写,但读起自己的稿件总觉得是东施效颦,毫无特色,不禁为此忧愁不已。

就在我为写新闻稿而发愁时,单位领导说邀请了一位报社记者前来做讲座,给我们这些基层通讯员上一堂新闻写作专业课。这一消息可谓及时雨,当日我做足了准备,课堂上认真聆听并详细记录,课下更是找到了那位记者,提出了心中的困惑。面对我这样的初学者,他在悉心解答的同时还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

我们矿矸石山上的信号工王师傅在今年的技术比武中获得了“状元”头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那位记者将原本的两节课延长至三节,准备在最后一节课来个实地采访。为此,矿上宣传部与安全管理部门迅速组织,在主管单位专职人员的带领下,学员们跟着那位记者一同前往矸石山进行采访。

信号岗位在矸石山的最高处,从厂区出发,要经过地面罐笼房、山下信号把钩处等,徒步约几里才能到达。每到一处岗位,记者都会详细观察和记录,还向职工们采访了解王师傅,并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录音笔认真地记录着受访者的话语。

在矿山工作这么多年,我亦是头一回上矸石山,一口气上了几百级台阶,早已累得气喘吁吁,可前方的记者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发现他的汗水湿透了后背,便说要帮他背一下摄影装备,他却回头一笑婉拒了。他说,采访装备对于记者而言如同身体不可或缺的部位,要时刻不离、好好爱护。

一座小小的信号房就扎在山顶之上。到达目的地后,那位记者上前与王师傅打了招呼,接着两人便开始了交流,而我们站在一旁认真学习。一开始王师傅显得有些拘谨,但记者拉家常般的话语给人以亲切感,在了解其日常工作情况的同时也关心着其与家人的相处情况。温暖的话语让王师傅渐渐放松下来,满脸笑容地打开了话匣子。

几天后,一篇标题为《且看“状元”如何炼成》的通讯在报纸最显眼的位置刊发,还配上了王师傅笑容洋溢的特写照。我捧在手中细细阅读,在字里行间感受着其生动的事迹,回想着跟记者去采访的每一幕,以及他所说的每一句话语,对宣传报道有了感悟。从那以后,我开始拿起手中笔前往基层一线,在与被采访者的交谈中收获快乐和感动,讲好每个人的劳动故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