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8 日,初冬的暖阳温柔地洒在蚌埠市龙子湖畔,湖面波光粼粼,与岸边的绿色植被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市民们或携手漫步在“爱情小岛”上,享受着浪漫的时光;或徜徉在“杉林漫道”中,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然而,这片如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在几年前却是一片“脏乱差”的荒芜之地,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蚌埠市于 2022 年初启动的“靓淮河”工程。这一工程不仅重塑了蚌埠的城市面貌,更深度驱动了城市“拥河”战略的腾飞,为蚌埠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靓淮河”工程,作为蚌埠市针对淮河防洪、交通、生态及城市发展等多方面问题而实施的一项综合性治理工程,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战略思考和周密的规划布局。工程不仅仅局限于河道的改造和生态的修复,更是蚌埠市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和全面升级。通过科学规划、系统治理,工程不仅提高了淮河的泄洪能力,确保了防洪安全,还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打造,将淮河打造成了一条生态走廊和景观带,极大地提升了蚌埠市的城市品质和生态环境。
在防洪保安方面,“靓淮河”工程采取了切滩、拓槽、疏浚、清淤等一系列专业措施,对淮河主河道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通过这些措施,淮河主河道在枯水季的宽度从原来的不足200 米拓宽至 500 米,新增蓄水能力达到 480 万立方米。这一改变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淮河的泄洪能力,降低了洪水对蚌埠市区的威胁,还为蚌埠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防洪保障。在今年汛期,淮河流域遭遇了多次强降雨的严峻考验,但得益于“靓淮河”工程的坚实保障,淮河蚌埠主城区段成功抵御了洪水的侵袭,防洪压力得到了显著减轻。
在生态修复和景观打造方面,蚌埠市在保护和修复淮河生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治理和景观规划。新增水面 4600 亩、湿地2600 亩、城市绿地 1.2 万亩,这些绿色空间的增加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承载力,还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如今,龙子湖畔的“爱情小岛”“杉林漫道”等景点已成为市民们心中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观光,感受蚌埠市的美丽与魅力。
更为深远的是,“靓淮河”工程为蚌埠市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依托这一工程,蚌埠市加快调整城市发展方式,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绿色产业,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在淮河北岸的淮上区工业园区内,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大项目、好项目层出不穷。这些项目的落地和实施不仅为蚌埠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还推动了蚌埠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靓淮河”工程还打通了淮河天堑,改变了蚌埠市的城市发展格局。蚌埠市以“靓淮河”工程为纽带,在淮河南北两岸分别建起了城市快速通道和滨河大道,实现了城市南北交通的无缝对接和便捷通达。这一转变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蚌埠市的城市发展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还推动了蚌埠市由“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如今,蚌埠市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跨河”城市,而是一个真正“拥河”而发展的城市,淮河已经成为了蚌埠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要素。
蚌埠市政协副主席、市水利局局长荀异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靓淮河”工程是蚌埠市城市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不仅有效保障了防洪安全,还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生态的修复,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未来,蚌埠市将继续以“靓淮河”工程为引领,推动城市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蚌埠市将充分发挥“靓淮河”工程的综合效益,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让蚌埠这座“拥河”之城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本报记者 胡茂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