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在合肥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接力救治:61岁的合肥市肥西县居民汪阿姨在陪同家人看病时突发肺动脉栓塞,倒地不起,情况危急。该院医护人员迅速反应,接力救治,汪阿姨最终转危为安,现已顺利出院。
据了解,汪阿姨此次到医院主要是为了照顾住院的丈夫。在发病前一天,她在家中已出现过晕厥现象,但家人并未引起足够重视。11 月 18 日上午,汪阿姨陪同丈夫前往门诊三楼做检查,行至医技楼连廊处时,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倒地不起,并出现意识不清的症状。
该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齐乐最先发现汪阿姨倒地,并立刻冲上前进行初步救治。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翁传波也迅速加入抢救队伍,两人合力将患者放倒、平躺,并立刻联系医院急诊抢救室。
急诊科医护人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现场,为患者开通了胸痛绿色通道,很快将患者推入抢救室进行抢救。由于患者血氧饱和度在吸氧状态下仅为90%,急诊科医护人员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患者可能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并立刻联系血管外科医生进行紧急会诊。
血管外科医生迅速对患者进行了肺动脉CT血管成像、心脏超声、下肢静脉超声等检查,结果显示双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多发栓塞,右心房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为中危组肺动脉栓塞,需要立刻进行急诊手术。随后,该院血管外科团队讨论病情后,制定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造影+肺动脉置管溶栓术的方案,并立即为患者做了手术治疗。
置管溶栓术后一天,汪阿姨的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5天后复查造影显示其双肺动脉主干血栓已消失,不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 97%以上,缺氧状况明显好转。目前,汪阿姨已转危为安,意识清醒,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能自主下床活动。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隐形杀手,可造成急性右心衰、猝死等严重后果,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是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詹焱青提醒,天气寒冷,户外活动减少后,急性肺栓塞发病率急剧升高。大家平时应注意多饮水,避免久坐久卧,如出现无明显诱因下胸闷、胸痛、晕厥、咳血等症状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刘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