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12-0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刘庄矿业:“秀”外“慧”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一年来,刘庄矿业坚持内外兼修,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善于创新的智慧,深入推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科技创新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以新质生产力激活矿井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矿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欢乐芜湖”城市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摘要:今年以来,欢乐芜湖城市品宣成效持续攀升,截至11月初全网传播59.6亿人次,其中在中央级以上媒体用稿426篇,自媒体曝光量超35亿人次。高质运维“欢乐芜湖”。构建“文旅官方+主流媒体+网红自媒体”全媒

  • 黄山多途径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样板”

    摘要:本报讯黄山市以优质生态资源禀赋为本底,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实践,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初步走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路,被列入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统一标准尺

  • 王将:矿山“神医”匠心筑梦

    摘要:初冬的矿山,寒意袭人。柔和的灯光下,王将照例在睡前记着读书笔记,工作14年来记下的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厚厚一摞堆在书桌一角。从学生到工人,从握着笔到拿起工具,他手中始终没有放下的就是书。这些陪伴他多年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山多途径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样板”

   期次:第8470期   

本报讯 黄山市以优质生态资源禀赋为本底,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实践,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初步走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路,被列入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

统一标准尺度,形成 GEP 核算“度量衡”。一是健全“新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GEP 核算,建立一个实施方案、一个核算标准、一套统计报表、一个核算平台“四个一”工作机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GEP核算体系。二是探索“新模式”。选定代表性年份气象均值开展核算,破解GEP无规律大幅波动问题,建立 GEP“可比价”,应用于对区县生态保护职责履行和生态价值转化能力评估,实现 GEP“可评价”。三是开拓“新路径”。印发实施全省首个《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建立VEP收益权抵(质)押贷款价值核算体系,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向市场化应用落地路径,形成GEP“市场价”。

协同联动发力,打造生态补偿交易样板。一是共建生态保护补偿平台,携手护航流域绿色发展。黄山市创新推出河湖长制、农药集中配送、生态美超市、生态红包等举措,初步走出了一条上游主动保护、下游支持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目前,已升级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新安江模式”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并在 27 个流域(河段)、23 个省级行政区复制推广,入选中国改革十大案例、中央党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案例,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创新举措。二是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用市场思维助力价值转化。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服务平台落户黄山市,交易要素涵盖排污权、碳汇、水权、VEP收益权等14大类,累计交易额超43亿元。全省首笔林业碳汇线上交易、首个“零碳”会议、首笔跨市域“生态检察+林业碳汇”项目和新安江流域首笔水权交易均落地黄山。

汇聚发展“绿”动能,解锁绿色金融“新密码”。一是全国首推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收益权质押贷款模式。以特定地域单元有限、稀缺的生态资源价值为切入点,选取适宜生态产业项目,通过权益申请、价值核算、确权登记、评估授信、放款登记等流程打通VEP贷款全链条。全国首单VEP绿色金融贷款项目——祁门祁红茶产业链开发一期首笔贷款1.83亿元已投放,并正在全市复制推广。二是创新推出“村落徽州”绿色金融新模式。与政策性金融机构联动,充分挖掘整合生态、土地、闲置资产等资源,分类植入绿色金融产品,实施贷款授信,走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发展之路。相关经验做法获国家多个部委、省委、省政府高度认可,在全省广泛推广,“村落徽州”已升级为“村落江淮”。三是全域复制推广生态环境导向开发 EOD 模式。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生态治理与关联产业项目有效融合、一体实施。总投资43.6 亿元望丰 EOD 项目,是全省首个纳入国家 EOD 项目库的项目,获得国开行贷款授信31.45亿元。全市储备EOD 项目 8 个,其中 2 个列入国家 EOD 项目库,累计获得银行授信71.7亿元。

推动优势转化,绘就生态价值实现“新图景”。一是促进村民共富。推动集体土地入市交易,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宅基地),推进空心村整村开发,通过原特色利用、原居式开发、原村庄提升,打造森林公园、田园风光与农业观光、旅游景观相融合的“景区村庄”,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开发民宿等旅游业态,实现村民共富。“塔川书院”项目开发模式入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二是实现多方共赢。由国有平台公司、乡村振兴公司、村级强村公司联合组建乡村振兴产业运营平台,整合乡村闲置绿色资源,按照“六有”模式,推进乡村整体开发运营,形成了乡村振兴“384”工作法,并获全省推广,成功打造了大灵山等一批主题网红村落。三是赋能特色产业。通过资源整合、基地直供、产品溯源、品牌运营等方式,提升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茶花草鱼”等特色农业,创建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创新推出“田园徽州”“歙采缤纷”“黟品五黑”等区域公用品牌。其中,

“田园徽州”在“2023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榜单排名第37位,是安徽省唯一上榜的地级市品牌。

下一步,黄山市将立足试点基础,持续在健全完善核算体系、强化绿色金融赋能、打造生态补偿引领、摸清生态资源本底、畅通价值实现通道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着力打造黄山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样本,示范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

(晟焕亭)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