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12-1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春风化雨工会情

    摘要: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对工会工作知之甚少,以为工会的工作不过是组织一些活动、发放职工福利之类的琐事。直到在一次单位重点工作的突破中,我才对工会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多年前,我们单位接到了牵头组织“农机3·

  • 摘要:荷塘冬色梁钟书/摄

  • 红薯记忆

    摘要:前不久,应老同学之邀到乡下赏景,其中一项活动就是去地里刨红薯。老同学家住的村庄小而静谧,周边环树,远看就像一幅风景画。他们一家早早在村口迎接,一番寒暄后,我们直奔主题——刨红薯去。拐过几道弯,来到村后

  • 紫砂的胸怀

    摘要:常常会在静谧的夜晚,微闭房门,隔开尘音,然后沏上一壶醇香的绿茶,把自己沉入芬芳馥郁的文字里。坐得久了,就随手捧起桌上温热的茶壶,轻啜几口,那暖香瞬间会从舌尖直抵心底,让思绪和灵魂都变得柔软而温情。由于

  • 积小流,成江海

    摘要:回首这一年,有“第一次”,有“最后一次”,也有“很多次”。其中,印象最深刻、让我的未来都染上浅浅光晕的,是第一次被记者采访——确切地说,并非采访本身,而是它在我脑海里掀起的滚滚波澜。上半年,我以一个即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薯记忆

   期次:第8475期   

前不久,应老同学之邀到乡下赏景,其中一项活动就是去地里刨红薯。

老同学家住的村庄小而静谧,周边环树,远看就像一幅风景画。他们一家早早在村口迎接,一番寒暄后,我们直奔主题——刨红薯去。

拐过几道弯,来到村后的向阳地里,老同学种的几垄红薯,正静等着起垄呢。重霜打过的红薯叶,已褪去它原本的翠绿,似乎一夜间走向成熟。老同学说,前几日下了雨,红薯垄里的土比较湿烂,让我们站在一边欣赏就行。我心里明白,这是怕我们踩脏了鞋,刨坏了红薯。

老同学用铲子将垄上厚厚的红薯叶藤除去,红薯纷纷露出尖尖的脑袋。他说,刨地垄一定要从根部起垄,既要有技巧,也是个力气活。同来的老张不服,一定要试一下,几锄下去,不是刨断了红薯,就是翻不了土。我也试了试,几锄下去,出了汗,也有收获,但老同学说地垄里还未刨净。同来的男同学纷纷尝试,体会刨红薯的乐趣,女同学则在一旁鼓掌,一边笑着收拢红薯。

村里的几位老者被我们的声音所吸引,围拢过来为我们指点技巧。此时阳光如诗,微风轻轻吹过,金黄的叶片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我们的欢笑声在田野里回荡。

该吃午饭了,我们担着刨好的红薯,丰收而归。年少时吃红薯的回忆迎面袭来。在我的印象里,外婆做的红薯粑粑最好吃。每到放学时,离家还远就能闻到红薯粑粑的香味,一放下书包便急不可耐地掀锅。外婆在一旁轻声制止,怕热气熏蒸到我,随后她轻轻掀起锅盖,铲上一块粑粑放进我的碗里,还不忘提醒我小心烫嘴。

在锅灶里烤红薯吃也特别香甜。记忆里,外婆买回的红薯能保存很长时间,甚至能吃到来年春天。儿时的冬天特别冷,雪一下便是好几天,大雪封门是常有的事,不像现在,冬天能欣赏到一回雪景,便能感叹好几天。下雪时,家里会生起一盆火坛放到火桶里,让我们坐进去取暖。这时外婆总会在火坛底部埋上几个红薯,等闻到焦糊味时,翻出红薯,撕去烤焦的皮,那流蜜的红薯吃到嘴里特别香甜,令我回味无穷。

我在乡村中学读书时,曾有过几次刨红薯的经历。那时饭量特别大,于是常自备小铲,在别人挖过的薯坑里搜捡,拾到的大多是些“红薯娃子”,半天也拾不满一小篮。然而那份欢乐与满足却胜似得到一大筐收获。

不过那时也有对红薯生厌的时候。粮站里卖公粮,总要搭上十几斤红薯干,闻起来总有些霉味。外婆将它们拿出来晾晒后,放在每天早晚吃的稀饭里,长期吃下来使人生厌。

如今,红薯仍是我们常吃的粗粮,它不仅代表着健康,也象征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