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自动升降晾衣架,咱可以坐在轮椅上晾晒衣服啦。”近日,家住天长市仁和集镇林庄村的残疾人祁女士开心地介绍,今年家里卫生间免费装上了扶手、折叠洗浴凳、电动晾衣架等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还对出门的过道进行坡道改造、安装了扶手。
“为着力保障残疾人居家安全,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和质量,我市残联聚焦省、滁州市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要求,加大民生工程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在去年投入 80 多万元完成 174 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生活设施改造的基础上,今年我们精准施策,率先在全省超额完成全年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天长市残联党组成员戴书明介绍,今年以来,该市共受领 49 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任务,国庆节前夕 ,天 长 市 实 际 改 造 了 63 户 ,指 标 完 成 率 达128.6%,并于 10 月份完成本市和滁州市两级工程项目验收。此项工作的经验,受到省、滁州市残联的肯定和推广,得到了广大残疾人朋友的点赞、好评。
在全省最快超额完成改造任务,何以实现?今年年初,天长市在工作部署时,提前启动入户摸底调查工作,让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工作“先行一步”;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
据了解,该市从镇(街道)残联抽调得力人员,组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专班,下沉到16个镇(街道),带领当地残联和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驻村(社区)工作队,三级联动全面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的摸底筛查工作,确保有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家庭都能知晓政策。
“我行走不便,残联工作人员入户来耐心宣讲。”天长市金集镇黄桥村残疾人、村民娄先生说,自己因工伤导致下肢残疾,镇村助残人员除了做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平均每月都会提供上门服务2-3次。
今年,天长市残联在本级财政持续支持下,按省任务市级配套每户不低于5500元进行改造,为确保项目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市残联紧盯施工进度,保障了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何以赢得群众满意度?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天长市残联采取“一户一设计,一户一方案”的个性化服务。经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后,天长市残联根据改造对象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和残疾障碍程度以及家庭实际,“量体裁衣”地制定改造设计方案。
千秋街道胭脂山社区残疾人李先生,是一名重度肢体残疾人,在没有进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以前,居家生活十分不便,平时只好把自己“关”在家里,很少与外人交流,情绪也越来越暴躁。今年年初,天长市残联工作人员在了解他的改造需求后,与他一起研究确定改造项目,分别在厨房、卫生间、书房、门口过道等场所安装了折叠扶手、一字扶手等无障碍设施。
“虽然是一个个简单的不起眼的扶手,但是对于我们残疾人来说,它就是一个安全的保障、生活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李先生高兴地说,今年7月,他家的无障碍改造工作全部完工。
“‘回头看’,重在把好验收把关环节。”天长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袁昕表示,9月中下旬改造工程进入验收阶段,该市残联工作人员对辖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使用情况和产品质量问题逐一进行查看回访。“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措施,建立常态化跟踪回访工作机制,严格要求镇村残联专干和助残人员,每个月到残疾人无障碍改造的家庭来走访,及时处理改造设施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张晓娟 陈梅 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