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5 日至 6 日,大雪时节、雾锁煤海,淮北矿区铁路白茫茫一片。
进入冬季,团雾浓雾、雨雪冰冻等极端恶劣天气增多,雾天能见度低,给机车乘务员的视线带来极大的影响,对行车安全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我们第一时间启动不良天气行车办法,优化运输组织,针对产量较大、运距较远的矿井,优先组织空车进矿,降低仓储量。要求行车人员加强瞭望,机车工电各工种全力配合,全力保障不良天气下矿区大动脉安全畅通。”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负责人说。
在湖集中心站站场,机车轰鸣声、车辆行驶声、对讲机联络声交织在一起,嘈杂但井然有序。
雾天作业,视线受阻严重,平常一目了然的现场状况,此刻变得模糊不清,瞭望距离大幅缩短,给每一个作业环节都带来挑战。调车员陈雪磊介绍:“每一趟车、每一钩活儿,车辆行走到什么位置,与停留车还有多远,调车员都要与内燃机车司机协调配合,每一个判断、一个指令都必须精确无误,才能保证机车车辆的准确停靠位置,甩挂连接到位。”“1 号进入车档摘管。”陈雪磊在得到司机准许后,进行摘解车辆软管、甩挂编组等作业,每一次操作都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依靠丰富的经验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确保精准无误。
7778号机车内,内燃机车司机李灿介绍:“外面能见度是 60、70 米,通过多源遥感在线检测技术测试,我现在的能见度在150米左右。”
“今天,趁着浓雾,我们对铁路沿线异物侵限多源遥感在线检测技术进行了中期检测,目前设备虽然在数据采集阶段,但效果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很多。”该处副总工程师侯晓光说。
为保障雾天行车,铁运处结合运输实际,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发了铁路沿线异物侵限多源遥感在线检测技术,可实现夜间及雾天情况下的铁路沿线侵限障碍物快速识别、精准定位和及时预警。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力推装备智能化,打破制约安全运输效率的瓶颈,极大程度上缓解机车乘务员雾天行车的压力。
“咣当咣当……”机车和车辆间的连接处有节奏地响起碰撞声。李灿牢记“宁可错停,绝不盲行”的安全行车理念,遇瞭望距离不足100米时,主动向调度室进行汇报。在运行中认真瞭望,加强联控,严格执行呼唤应答制度,确认信号和道岔开通位置,确保不漏看、不误看。遇信号不明、显示不正确或异常情况果断采取停车措施。
该处总结梳理近年来雾天行车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机务部门组织技术骨干对机车走行部、制动系统、电机电器、头灯装置等进行全面普查、重点检修,确保机车上线“零故障、零隐患”。工务部门人员加强线路巡查,防止有异物侵限。电务部门定期巡查供电线路安全状况,确保供电安全。处、段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执行24小时轮流值班、跟带班制度,一线指挥协调,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日午间,阳光复出、浓雾渐散。铁运各工种人员坚守运输站场,用默默付出诠释着责任担当,践行着保障运输畅通的庄重承诺。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