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胃又暖心,我要为工会驿站点个大大的‘赞’!”近日,外卖配送员陈亚运在等待订单的空闲时间,来到宿州市埇桥区迎宾社区工会驿站歇脚,在喝了一杯水,把手机电量充满后,他满意地称赞道。
如今,在埇桥区,像迎宾社区工会驿站这样的驿站共有240余家。
近年来,埇桥区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冷暖,着力打造暖“蜂”归宿服务体系,通过工会驿站、“司机之家”、骑手临停区、骑手补给站、骑手候餐区等,建立“暖心友好商圈”,努力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幸福指数。各级党委、政府及工会组织的悉心呵护,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号召他们用实际行动反哺社会、担负责任,积极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呈现出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喜人景象。
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新家”
埇桥区人口超 100 万,是全国知名的人口大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社会建设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服务和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健康发展,鼓励和引导其加入工会,埇桥区通过各级工会官网、微信、微博及工会媒体宣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相关政策,并在工会驿站设立入会便民平台,开通微信服务平台,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码上”入会。
“由于入会利好政策的吸引力和入会渠道的畅通,2024 年,全区净增工会组织 92 家,净增工会会员 5592人,其中,全区净增货车司机会员2193人,入会增速位列全市前列。”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024 年以来,在埇桥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总工会持续加大对“职工之家”、工会驿站建设的投资力度,坚持依法建会、规范建会、制度建会,并达到“六有六好”标准。同时,区总工会举办全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知识竞赛,开展模范“职工之家”创建活动,推荐申报市级模范“职工之家”“职工小家”。
此外,为更好地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埇桥区投资近 50 万元,专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量身定做骑手补给站、“司机之家”,并精心打造职工书屋、“阳光家园”“爱心驿站”等服务阵地,不断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荣誉感、获得感。
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地位
“今年的腊八粥特别香甜,工会驿站真贴心。”今年1月7日,腊八节当天,外卖配送员张弛喝下满满一大碗腊八粥后,感激地说。
如今,埇桥区常态化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已成为一张张闪亮的名片——冬送温暖,春节前后开展写春联、送汤圆、上门慰问、寄送一封信等活动,2024年埇桥区累计筹集资金5.2万元,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00余人;夏送清凉,依托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等工会服务阵地,为货车司机及其家属送去520份清凉包;送保障健康,对接省工人半汤温泉疗养院,以流动体检车的形式为 50 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安排体检,同时为新入会的货车司机赠送互助保障意外险 1531 份;送休闲关怀,投入资金1.84万元,分批组织38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赴萧县、灵璧县、池州市疗休养基地开展疗休养活动。
近年来,新经济的蓬勃兴起不仅为社会发展和就业增收带来了新的机会,还给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
2024 年,区总工会与法院、劳动监察等部门联合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合调解中心。该中心的成立进一步强化了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实现了各类调解衔接联动,积极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有效化解。
同时,区总工会持续推动建立“工会+法院”“工会+检察院”“工会+人社”多元化维权模式,提高劳动争议化解调处和法律服务工作质量,并充分发挥 12351 工会服务职工热线、劳动关系监测点、信息队伍的“预警”“探头”作用,积极发挥“一函两书”作用,下发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
激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新作为
多年来,埇桥区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关心关爱,极大地提振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激情,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区总工会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应急减灾领域的“保供员”作用、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督员”作用、在文明示范骑行领域的“示范员”作用、在收集社情民意领域的“信息员”作用、在洞察社区网格领域的“观察员”作用、在奉献助老助残领域的“服务员”作用、在坚守平安建设领域的“巡查员”作用、在传播反诈禁毒领域的“宣传员”作用,实现了与群众零距离的贴心对接。
此外,埇桥区积极招募外卖配送员为社区兼职网格员,开展“联蜂共治”,促进其参与社区治理。
2024年12月31日,在区社会工作部和区总工会联合开展的“情系新业态 冬日送温暖”活动上,埇桥区两支“宿美小哥”志愿服务队宣布成立。志愿服务队的成立标志着外卖配送员这一群体将满怀信心地以新的身份书写新的服务群众的篇章。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工会组织为我们建立工会驿站、骑手补给站、暖‘新’友好商圈等平台场所,给我们提供了切实的支持和暖心的帮助。”志愿服务队队员钱晓录表示,“在这些地方,我们能够歇脚、取暖、纳凉、充电;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我们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这些点点滴滴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多方发力、倾情服务,并充分发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走千条路、进万家门、服务群众的优势,积极动员其参与基层治理,激发其发挥新动能、展现新作为,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