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温州市职工成长型社会建设的试点企业,中广核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俊尔”)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秉承“企业与员工共生共荣”的价值观,通过建设“创新型企业”为职工成长型社会建设赋能。
企业创新培训平台
“公司的发展是一部创新成长史。”俊尔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工会主席相军说,自 1995 年成立以来,俊尔始终紧跟市场需求,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突破行业瓶颈,逐步确立了技术先锋的企业形象。然而,俊尔的创新远不止于产品研发。在公司内部,创新已渗透到员工的职业成长和发展中。通过“雏鹰计划”“飞鹰计划”“雄鹰计划”三大人才培养计划,俊尔为不同层次的员工提供了阶梯式培训平台,帮助他们在岗位上不断超越自我、取得进步。
相军介绍,“飞鹰计划”特别注重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每月,俊尔都会举办技术研讨会,邀请各产品线员工分享技术突破与改进经验。会议现场讨论热烈,团队成员互相启发,碰撞出无数创意火花。正是在这种创新氛围的滋养下,俊尔的技术专利逐年增加,特别是在高性能工程塑料和核技术应用材料等领域,屡次取得突破,进一步巩固了企业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
生产车间的“新风尚”
走进俊尔的生产车间,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生产场所,更是充满创意与改进的实验场。
每个季度,俊尔都会举办“改进达人”评选活动,鼓励员工在生产、管理、技术等领域进行创新,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相军说:“评选围绕‘技术突破’‘流程优化’‘成本节约’等主题,员工们分享自己的创新思路和实践成果。”
在评选过程中,员工展示自己的成果,通过案例分享激发团队的创新潜力与集体智慧。每一位参选者的成果都经过严格筛选,脱颖而出的“改进达人”不仅获得荣誉与奖励,也成为公司内部的榜样,推动更多员工参与创新。
在最近的评选中,工艺装备部部长何敏凭借“预混控制系统”项目荣获“五星”称号。他和团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预混搅料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我们生产塑料颗粒,搅拌过程中需要精准控制四种材料的顺序与时间,任何环节都不能出错。”说起“小发明”,何敏非常自豪,过去,操作全由人工完成,每一步都需精确掌握。如今,经过系统优化,工人只需操作系统,系统会自动监控搅拌时间,若时间未达标,第二桶物料无法投放。这不仅节省了时间和人力,也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员工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思考、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培育卓越职工队伍
走进俊尔园区,宣传栏和电子屏上展示着“榜样的力量”的海报。这些榜样是公司评选出的创新先锋,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与创新历程,激励着全体员工。
李琦,生产部研发车间主任,曾多次获得“优秀员工”称号,管理的车间屡次被评为模范班组和质量标杆车间。23 年前,李琦还是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通过不懈的学习与实践,他成为技术骨干,并多次带领团队攻克难关。2021 年,他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 2500 多次的高风险清机任务,无一起安全质量事故,所在班组被评为年度模范班组。
每年,俊尔还会举办“技能工作法”成果评比,这是员工个人技能的“星级评定”。评定标准涵盖技术创新、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等多个维度。相军解释道:“技术岗位的员工共分 9 个等级,等级越高,技术津贴越丰厚。”技术津贴的设立,鼓励员工从“应知应会”到“熟能生巧”,从“单一技能”到“复合多能”的转变。
(浙江工人日报通讯员 庄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