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2-1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数年守护异乡人今朝送归助团圆

    摘要:日前,随着湖北省南漳县救助站的车辆缓缓驶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卢洼村,走失14年、在南漳县落户9年的卢振宇,终于重回亲人的怀抱。“振宇,你回来啦!”“振宇,你还认得我吗?”……车辆行至村口,亲友们

  • 复工生产忙

    摘要:近日,在位于合肥庐阳经开区的安徽大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车间,一片忙碌景象。春节假期后,合肥庐阳经开区各企业铆足干劲忙生产,力争首季“开门红”。赵明/摄

  • 深山“夫妻哨”值守十二载

    摘要:升旗、巡山、查库、观气象、写日志……即使是除夕、大年初一,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油料仓库保管员赵克克和爱人刘俊兰,依然重复着这些工作,十二年如一日。一座山、一家人、一处哨所、一条巡线小路,从2013年起,

  • 路遇村民落水退役军人挺身救人

    摘要:本报讯退役不褪色,遇到群众落水有危险,退役军人程龙第一时间冲在最前面,这是前阵子发生在阜阳市颍州区袁集镇张堂社区的一幕。今年38岁的程龙,老家就在张堂社区。1月31日,正值大年初三,当天16时左右,返

  • 翰山:垃圾村”的绿色蝶变

    摘要:酣畅淋漓的篮球赛、接地气的文艺演出、喜庆热闹的广场舞……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翰山村篮球场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聚集地。让人没想到的是,这里若干年前曾是该村最大的“垃圾场”。如今,美丽乡村建设让翰山旧貌换新

  • 贴心服务温暖旅客出行路

    摘要:为应对春运期间出行高峰,桐城市高铁站点增加了车次和执勤人员,为乘客提供温馨的服务。在桐城东站,客运值班员24小时在岗,努力让乘客的高铁出行成为温馨之旅。近日,笔者在桐城东站看到,一名乘客拖着两个行李箱

放大 缩小 默认

翰山:垃圾村”的绿色蝶变

   期次:第8512期   

酣畅淋漓的篮球赛、接地气的文艺演出、喜庆热闹的广场舞……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翰山村篮球场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聚集地。让人没想到的是,这里若干年前曾是该村最大的“垃圾场”。如今,美丽乡村建设让翰山旧貌换新颜,成功实现了从“垃圾村”到“冠军村”的绿色蝶变。

翰山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回收废旧物资的“垃圾村”,全村有20余户从事可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工作,涉及废旧金属、废纸、塑料、玻璃、布料等五大类 30 余个品种,年回收分拣转运垃圾3000余吨。

面对脏乱差的困局,村“两委”以中心村为重点,以诗画田园为愿景,以农耕翰山为主题,扎实推进“五清一改”,因地制宜用好“金边银角”,以“绣花”功夫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稻梦空间理想翰山。翰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思业紧抓体悟实训的机会,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村特色,因地制宜、变废为宝,旧农具、破盆罐、废木料、旧砖石等变身为山坡步道、路边栅栏、花坛景墙、悬空花盆,老加工厂变成村史馆,废旧猪栏改造成休憩广场,房前屋后的杂物垃圾堆放地建起“生态房”,道路两旁空闲地种上了驱蚊的薄荷叶……一个个匠心独具的场景,美化了村落生态环境。

目睹村子干净了、变美了,村民们的观念意识也在慢慢改变:丁胜强拆除猪栏 60 平方米让路,程鹤让地 30 平方米修路,唐喆捐老砖 4000 块、老木料 9 立方米用于村庄美化……干群同心,乡风文明气象新。在2022年省级美丽乡村验收评比中,翰山村以绝对优势逆袭成为“冠军村”。

一米见宽的菜畦,绿油油的青菜长势喜人;菜畦之间,用砖块砌起的小径有序交错;每块菜园还插着标示牌,备注了认领人和地块编号。

在 翰 山 ,房 前 屋 后 有 不 少 像 这 样 的“ 一 米 菜园”。汪思业说,这些闲置集体土地缺乏管理,一直被村民用来堆放垃圾,杂草丛生,每年村里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这些问题。为充分利用好这些抛荒地、边角地、闲置地,翰山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结合乡村实际,建起 3200 平方米的“一米菜园”,以 2 元/平方米/年的价格,开展菜园认领,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 6000 余元。

“一米菜园”交给村民自己打理维护,既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也让农村增添了乡土味,抛荒地变得绿意盎然,既养眼又实用。

“几十年前这里就是泥巴篮球场,后来长期被各种回收垃圾占据,雨天污水横流,村民意见很大。”汪思业和村“两委”集思广益,建设了标准灯光篮球场,策划举办了乡村篮球赛,不仅集聚了人气,打响了乡村知名度,也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有老人说,“去年的翰山‘村 BA’吸引了 3000 多人来,我住在村里几十年,从没见到一下子来这么多人。”看着家乡的可喜变化,村民们不由得心生欢喜。

美丽乡村,建好更要管好。翰山村召集村干部、村民组长、村民代表,联合制定了生态美长效奖励机制,每月不定期对各户实地走访评分,设立红黑榜,对前三名、后三名张榜公示,引导、鼓励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四季春为先,乡村干劲足,今年,翰山村将继续探索“体育赛事+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路径,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舒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