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眸 2024 年,宣城市总工会围绕“两心”理念和“两力”目标,以思想引领明确方向、服务职工传递温暖、改革创新激发活力、自身建设巩固基础,全力推进“42101”重点工作,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及县级工会强化等核心任务,持续创新思路,打造特色品牌。这一年,宣城市工会工作不仅有力度、有深度,还更有温度,工会组织逐渐成为深受广大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上心用心 加强思想引领
“听了劳模们的宣讲,我深受鼓舞。今后,我更要努力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不怕吃苦、迎难而上!”“榜样不是用来仰望的,而是用来追赶的,将来我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争把每一件小事做到完美。”近日,全国劳动模范汪珺、安徽工匠高传强受邀走进宣城工匠学院——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述自己立足岗位、精益求精的成长故事和人生感悟。300余名在校师生现场聆听劳模工匠的先进事迹,近距离感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市总工会始终把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全市各级工会以“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为主题,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展主题教育,通过策划组织劳模宣讲会、职工演讲比赛、主题征文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深深植根于企业、车间、班组之中,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热情。
2024 年,市总工会通过举办 200 余场宣讲活动,覆盖并服务了3万余名职工,并举办职工文体活动 260 场次,高水平承办了省第五届职工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同时积极发挥工会网络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好网民”活动,承办的摄影子项目入围作品数为全省第一。
创新创造 贴心服务职工
全力抓好工会驿站建设是市总工会的工作重心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工会驿站出现在宣城的大街小巷,成为了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可歇脚”的“第二家园”。在飞彩街道莲西社区,有这样一所“红色驿站”——这里不仅配备了雨伞、桌椅、饮水机、充电宝、急救药箱等,还为快递员、环卫工人等群体提供了一个温馨的休息场所,而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社区居民,提供阅读娱乐、休闲健身、矛盾调解等一系列贴心服务。此外,该驿站还联合志愿服务组织,共同在此建立“驿”心手工坊,并聘请专业的手工老师前来传授技艺,使得社区内有空闲时间的“宝妈”“宝奶”及残疾人,能够在这里通过制作手工艺品来赚取收入、补贴家用,真正实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
市总工会始终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解决职工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加大服务普惠力度,市总工会以困难劳模和困难职工群体为重点对象,积极实施“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就业援助行动,持续为本地求职者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努力打破“招工难”和“就业难”的困局。市总工会通过举办103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实现稳定就业5264人。为不断提升服务职工水平,市总工会为11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赠送体检,为5200 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互助保障,以增进职工的健康和福祉。2024年,市总工会为困难职工家庭发放救助金320万元,筹集资金512万元开展“两节送温暖”活动,并慰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80人,筹集资金 70 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为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市总工会创新“微休养”模式,积极参与长三角职工疗休养交流协作和“大黄山”建设,成功吸引了沪苏浙地区的2.3万余名职工来宣城疗休养,实现了以“小切口”带动“大幸福”的目标。
此外,针对职工子女暑期照护难题,市总工会开展阳光少年工会夏令营、职工书屋暑期“亲子开放月”等多种暑期托管服务。市总工会还为单身职工搭建交友平台,并举办22场“皖工鹊桥”青年职工婚恋交友活动。
深化改革 助力高质量发展
市总工会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工会数智化建设,打造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工会服务新平台,为职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服务。
一方面,市总工会大力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阵地建设,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新建基层工会 141 家,新增会员 8061 人,其中快递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4584 人,旨在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另一方面,在“县级工会加强年”和“小三级工会”工作的推动下,市总工会通过职工服务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举办62 次“互联网+”普惠活动、3 次网络培训、6 次网上练兵及 14次网络活动,吸引了职工网民的踊跃参与。同时,市总工会积极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专项行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行动,覆盖职工 2.54 万名,并建立“工会+法院+检察院”的协作机制,有效促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和法院、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协同作用,为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面对行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市总工会以“建功立业”为主线,以劳动竞赛、技能比武、创新工作室为抓手,打造“竞赛+培训+创新”三位一体的职工成长平台。在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市总工会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建设宣城工匠学院、编印《宣城劳模风采录》等举措,强化工匠人才培育与宣传,有力推动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在创新创造方面,市总工会围绕“2+3+4”产业体系,在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并积极组织职工参与长三角地区、苏皖合作区职工技能竞赛活动。2024年,宣城市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280场次,超5万人次参加,6000 余名职工在竞赛中提升技能等级。在这些竞赛中,14家企业、22个班组、40名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
争先争优 加强自身建设
打铁还须自身硬。市总工会始终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工会干部队伍。市总工会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不断深化作风建设,持续发力把工会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通过举办或参加中国工会十八大培训等,进一步提升工会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市总工会扎实开展工会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全市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方案》。通过走访调研、现场办公、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访谈基层工会干部195人次,指导发展新会员2298人,并举办54场次的思想引领活动。此外,市总工会还积极推进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以确保工会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此期间,市总工会指导新建43家基层工会,推动27家基层工会的规范化建设。
奋斗是劳动者最强的声音,服务是工会最美的底色。展望2025年,市总工会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工”字品牌阵地建设,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好服务职工民生实事,推动全市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宣工 本报见习记者 李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