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年,淮南市总工会紧密依托于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抓主抓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困难职工帮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等重点工作,推动新时代淮南工会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市总工会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淮南篇章”主题教育,创新推出“劳动·五月·工会宣传月”品牌,展现劳动之美,并进一步叫响做实“劳模工匠宣讲团”品牌,精选事迹突出的劳模工匠开展“六进”宣讲活动,举办186场宣讲,深刻诠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市总工会着力构建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2024年以来,我们已举办135场职工文体活动,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阅读征文、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等,并组织职工参与省第五届职工运动会,承办全省工间操比赛,获得团体奖及突出贡献奖。”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总工会还承办全省第六届女职工读书征文活动,选送的作品获得全省冠军。
此外,市总工会积极选树先进典型,推荐并评选出省级及以上工人先锋号12个、劳动竞赛先进集体8个、“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3个、“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3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
发挥主力军作用服务发展大局
市总工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提升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水平,举办专题培训班,全方位谋划和部署得到了省总工会的充分肯定和全市各大企业的积极响应。同时,市总工会坚持示范带动,打造10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企业,汇编39家企业案例。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市总工会新建县级工匠学院 6 所、行业(企业)工匠学院 6 所,开展技能培训 14809 人、学历提升 325 人,新建市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0家,积极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
为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素质,激发技术创新活力,市总工会组织一系列技术创新与技能提升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2024 年共评选“金成果”项目 49 个、“金项目”5个、“金点子”13个;淮河能源梅瑞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单位的创新成果在长三角地区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展上得到展示,有效推动了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此外,市总工会还组织 15 名高技能职工参加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省选拔赛,涵盖焊工、汽车维修工(新能源方向)、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网约配送员等多个领域,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为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引领作用,市总工会创新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讲安全及助力乡村振兴三大专项行动。“这些行动不仅成功解决了企业面临的 390 个技术难题,还促进了 110 项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10月21日召开的全省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上,市总工会作为典型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分享在推动劳模工匠创新引领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做实维权服务促进和谐稳定
市总工会在困难职工民生帮扶与就业援助方面成果显著——困难职工帮扶工程救助 273 户,发放资金231万元,并争取中央财政帮扶资金 572.86 万元,惠及特殊群体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同时,市总工会举办“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招聘会211场,归集企业提供岗位3.35万个,助力4606人稳定就业,积极办好民生实事。
做强服务品牌,淮南工会显成效。市总工会持续强化工会驿站建设,已累计建成 858 家,其中 185家得到巩固提升,并创新打造 147家 24 小时智能化驿站、11 家工会福彩驿站,获得全国总工会认可。同时,市总工会优化婚恋交友活动品牌,举办“淮工鹊桥·会聚良缘”活 动 25 场 ,惠 及 2000 名 青 年 职工。在法治化建设方面,市总工会推行“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一体化维权模式,建立8个调解组织,成功调解劳动争议180起,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921件,为全省工会法治化工作树立良好典型。
做实维权载体,淮南工会行动有力。通过实施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市总工会指导企业签订6364份集体协商合同,建制率高达89%,并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民主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全市 3586 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覆盖33.82万名职工,百人以上非公企业厂务公开率与职代会建制率分别达到全覆盖和94.7%。”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外,市总工会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活动,包括“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等,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普法宣传231场,惠及职工8.7万余人次。
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市总工会深入推进基层基础建设,通过实施“县级工会加强年”和民营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组织建设模式,不断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工会组织5916家,发展会员 52.51 万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
在持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方面,市总工会聚焦“三新”组织,积极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三年行动,围绕“吸引、组织、稳固”目标,建立707家新就业形态群体工会,吸纳会员 6.98 万人;为提供精准服务,市总工会采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点菜”、工会“买单”的方式,分类开展车辆年检费用减免、换电租赁费用减免等活动。同时,市总工会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联席会等方式,吸纳货车司机新入会人数3720人,超额完成169%目标数,实名制数据库实时更新货车司机会员信息23022人。
在助力职工医疗减负方面,市总工会大力推行普惠服务,采取“市总工会出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出一点”的模式,建立职工医疗互助资金池,对职工医保自付部分实施二次报销。据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 年以来,已有 640 家单位超 12.33 万名职工参与,累计为 8667 人次发放医疗补助951.2万元,广受职工好评。
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到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从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到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回顾2024 年,在省总工会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总工会深入践行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每一项工作都凝聚着工会干部的心血与智慧,彰显了工会组织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市总工会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职工群众,倾听职工心声、反映职工诉求,切实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积极搭建职工成长成才平台,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
(淮工 本报记者 邹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