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春节,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并携“东方魔童”开启全球上映。这发生在中国电影诞生 120 周年、世界电影诞生 130 周年的时间节点,极大提振了业界信心,彰显出电影艺术迭代的生命力。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称《哪吒 2》)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集,以其独特的神话叙事手法、深刻的正义主题和精良的动画制作赢得了广泛赞誉。电影讲述了哪吒是李靖之子,敖丙是东海龙王三太子,哪吒和敖丙为保护陈塘关经历天劫,在天劫之后,哪吒、敖丙的灵魂虽保住了,但肉身却即将消散。太乙真人打算用七色宝莲给二人重塑肉身。但是在重塑肉身的过程中却遇到重重困难,哪吒、敖丙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哪吒》系列动画电影以传统神话故事为蓝本,在哪吒身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人勇敢、无畏的精神力量。从5 年前《哪吒 1》里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到如今,《哪吒2》里“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一路走来,哪吒的每一次“重生”,都是在时代变迁中讲述“中国故事”。
影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发掘和现代化演绎。它既根植于传统文化,同时又充满了现代精神。
导演饺子表示:第一部中,表达的是哪吒与身份的偏见对抗。第二部里,哪吒走向更大的世界后发现不公,试图去改变这一切。不少观众被哪吒反抗命运的勇敢打动,整部影片虽然聚焦于“闹海”这一经典情节,但《哪吒2》中的哪吒不再是单纯反抗父权的叛逆者,而是开始进行身份认同,不再是为自己而战,而是为了陈塘关,为了天下众生而战。
《哪吒 2》让我们意识到,中华文化拥有无比悠久、丰富、厚重的思想资源。影片中,从三星堆文明获得灵感的结界兽、硕大无朋的天元鼎、石矶娘娘案上的铜镜纹饰,带观众回到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那是如火烈烈、饕餮狞厉而同时又原始、天真、拙朴的人类童年。剧情里,混元珠一分为二,魔丸、灵珠各自成长,引发一系列故事,这一基本设定与《庄子》中混沌被人为凿开七窍而死的寓言一脉相承。影片中仙魔两界的战斗场面,则延续了 1979 年经典动画片《哪吒闹海》的觉醒主题。
《哪吒2》以主角的个人成长为主线,巧妙融合了亲情、友情、正义、梦想等主题,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情感共鸣。如认为电影用魔幻的外衣,包裹了一个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刻寓言,将家庭教育、社会期待与个人成长等议题巧妙地编织在一起,片中展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父母形象:李靖夫妇是无条件接纳,东海龙王是殷切期望,申正道是严厉管教。这些父母虽然教育方式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深爱着孩子,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可见,看似天马行空的神话与幻想,如果要使观众信服和喜爱,终究离不开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感同身受的现实情怀。
《哪吒2》还通过哪吒的成长历程,展现了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哪吒从最初的叛逆、不羁,到后来的成熟、担当,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规则意识从排斥到接受再到内化的过程。
《哪吒2》让我们想到,在面对潜规则和偏见时,只有坚守规则意识、勇于抗争和成长,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救赎和社会和谐。
以《哪吒2》为代表的中国动画电影,又一次引爆话题,成为一种“现象”。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有更多“哪吒”“大圣”奉送给中国观众、世界观众。
(朱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