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2-2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

  • 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自我养成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

  •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品牌传播

    摘要:在共融、共建、共享的新时代,中铁四局积极探索研究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律和方式,有效整合各类媒介资源,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共融互通,形成媒体深度融合、各类媒介广泛参与的品牌传播模式,讲述中国好故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自我养成

   期次:第8521期   作者:□李继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包含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时代内涵,是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表现。工匠精神既是一种职业操守,也是一种从业追求,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工匠精神是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践行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十分必要。

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事关社会、学校、家庭及其个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自我养成是关键,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树立正确“三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意思是,老师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人追求真理,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学做品德高尚的人。大学生既要把大学作为知识增长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更要将之视为人生成长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阶梯。日本秋山木工集团负责人秋山利辉在其所著《匠人精神》中写道:“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大学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加强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学习目标,提高综合能力;远离拜金主义,防止急功近利。通过持续努力,将自己历练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观”正确,心态阳光;既仰望蓝天,又脚踏实地,步入职场就不会偏离前行的方向,工匠精神之花在其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就会精彩绽放。

二是加强自我管理。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管理好自己。显而易见,作为一种职业操守,工匠精神是建立在高度自律基础之上的。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行为总体上符合相应规范,但仍有部分行为失范;大学生自主时间充足,但充分利用欠缺。因此需要加强自我管理,自觉规范行为;科学管理时间,防范“手机依赖”;及时反思纠偏,不断完善自我。2022 年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物流工程1802班汪炜峰、王文波、周磊和程澳4人,同一寝室考研同时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高度自律、相互督促是成功的要因。其中汪炜峰最为自律,他每天主动担负起寝室里“闹钟”工作,为室友提供叫醒服务;制定明确的时间表,严格督促寝室全员执行,合理作息。他们自我管理、自律自强,成功迈上了成长的新台阶。

三是做到学有所长。与中学阶段不同,大学是主动学习,大学的学习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与能力,为转战职场做充分准备。大学也是青年人学习的黄金时期,大学生的“工作”和“岗位”就是读书学习。因此要珍惜大好时光,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和一种生活方式。要舍得时间、耐得寂寞、沉得下心,求真学问,而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端正学习态度,专注专业领域,让勤奋学习、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以扎实的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为日后担负起建设祖国重任筑牢根基。1989 年出生的马冬晗、马冬昕,曾经是清华大学“双胞胎姐妹花”,她们以一张“最牛学习计划表”火遍全网,练就“一招制敌”的科研绝技,一起斩获清华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如今,她们学成归国,从青年学子成长为青年学者,双双任教知名高校,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四是处事要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一种细致和专注的态度,意味着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结果。大学生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不论是完成平日作业还是进行课题研究,亦或是参与实验实训,都要认真对待,不可心浮气躁,敷衍塞责,大而化之,草率应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精益求精,臻于至善,才是正道。在 2023 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舞台上,安徽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张辰啸博士团队”学子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两项金奖,实现了该校在此项赛事历史性的突破。成功背后凝聚着主力队员何修宇等团队成员奋斗拼搏的汗水,8000页PPT、60000字答辩稿、7500 页计划书和 200 多个挑灯探讨的夜晚,“数说”着他们不辞辛苦、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的付出。

五是勇于创新实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全面提升学生意志品质、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着力培养学习者适应未来发展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不能只满足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创新实践活动。通过拓宽创新思维,学习创新方法,参加各类创意沙龙、创新竞赛等,提升创新能力。1992年阜阳出生的韩东成,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读研究生时,就走上了创新之路。他说:“我上大学时就选修过创业课程,一直心怀创业梦想。赶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时代,一定要闯荡一番!”他于2016年创立东超科技,专注空中成像技术研发。目前自主创新研发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快速实现成果转化,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六是乐于志愿奉献。家庭、学校和社会为大学生的教育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作为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向雷锋同志学习,乐于助人,用崇高理想支撑奉献;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用忘我精神投身奉献,通过参加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恤病助残、法律援助、文化支教、健康指导等志愿活动,为社会为他人做奉献,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中体验奉献乐趣。2023年寒假期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屈永帅,响应“青春志愿行,奉献新时代”的号召,参加共青团霍邱县团委举办的志愿服务活动。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屈永帅在“暖冬行动”志愿服务过程中积极参与活动策划组织、志愿者招募和志愿者服务管理等工作,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数318小时,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学子青春的使命和担当,获评安徽省2024年“暖冬行动”优秀志愿者。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工匠精神的养成不仅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在于立足当下,久久为功。

(作者系合肥城市学院客座教授、安徽省机械行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