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能为人们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丰润的道德滋养,必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对于基层地勘单位来说,文化是地矿的符号,是地质人的记忆,更是激励一代代地质工作者踔厉奋发、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地质事业的发展孕育了地质文化,地质文化又反作用于地勘单位各项工作,助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期地勘单位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强地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地质文化,是地勘单位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是地质工作者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地勘单位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地勘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文化是基础,是软实力。
地勘单位在改革发展中孕育、形成了以“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为代表的优秀地质文化。“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别”精神是地质工作者笃信和秉承的文化理念,是地质文化的精髓,也是发展地质文化“软实力”的重点要素。“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是地质工作者长期为国探宝和奉献的结晶,是鼓舞和激励地质工作者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质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地质行业永恒的精神追求。对于弘扬地质行业优良传统、培养过硬的地质专业技术队伍、推动地质文化建设、促进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中强调,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对我们新时代地勘单位加强地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新时期地勘单位加强地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在新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同样,对于地勘单位来说,地质文化是地质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地质事业欣欣向荣的文化之源,是凝聚人心、聚合人气的无形之力。
(一)增强团队凝聚力,是锻造新队伍的需要。地质文化以推进地质事业发展为根,以团结凝聚职工力量为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充分发挥信服力、感召力、凝聚力,团结地质工作者为地质事业而奋斗。
(二)提升单位影响力,打造新形象的需要。新发展阶段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需求。这就需要在保持地勘行业原有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下,突破现有模式,积极创新地勘文化,使其符合地质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自身的行业特点和优势来提升地勘单位的社会形象,树立起地勘单位自身品牌,进而推动地勘经济发展。
(三)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地勘单位目前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地质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迫切需要地质文化的创新,加强地质文化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地质文化建设有利于整合地勘单位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引导地质工作者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实现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聚合力。
三、新时期地勘单位加强地质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没有传承,就谈不上创新;没有创新,也就不能有真正的传承。地质文化建设水平是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软实力部分,更具有基础性、持续性和综合性作用。因此,要把地质文化建设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抓紧抓好。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地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和谐地质文化。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地质文化自信
地质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在特殊的历史阶段,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鼓舞着地质工作者的斗志,凝聚了地质行业的精神,指引和激励广大地质工作者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种优秀的地质文化,地勘单位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仍然需要。但在新的形势下,要赋予地质文化新内容,要充分体现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开放心态,充分体现直面挑战、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充分体现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行业作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识。
(二)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把握地质文化主旋律
发展具有特色的地质文化,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筹地质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好地质文化发展规划,健全完善与新时期地矿工作体制机制相适应的文化体系,开展具有特色的地质文化活动,实现地质文化有序健康发展。要对优秀文化元素进行整合提炼和升华,建成特色鲜明、有效管用的文化体系,使之成为激励地质人、扩大社会影响、树立品牌形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突出核心价值观,构建地质文化价值体系
加强地质文化建设,要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中,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秉承地质行业精神的基础上培育新时期“三光荣”精神。坚持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地质事业教育相结合,要充分体现和谐为基、科技为先、艰苦为荣、找矿为本、服务为民。以此作为地质文化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凝聚地勘队伍的强大精神支柱。
(四)重视各类人才培养,培育地质文化主力军
加强地质文化建设,尤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形成尊重人才、培育人才、德才兼备、人尽其才的人才观念。发挥年轻地质工作者勤奋耐劳、调动方便等特点,把他们安排到地质一线的各领域去开辟和占领新的市场,使他们在基层一线迅速熟悉工作并拓展市场,逐渐提高能够独当一面、承担大项目的能力。同时,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经营管理的水平,迅速加快年轻人的成长步伐,为地质文化建设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保障。
(五)着力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地质文化阵地建设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地勘单位在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好职工图书室、阅览室、队(院)史馆等。进一步办好地勘单位网站、宣传橱窗,开辟精神文明和各类文化专栏,推出地质职工的文学作品。这些载体,无疑都是坚守地质文化阵地,发展和繁荣地质文化的重要助推器。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地质文化活动平台
加强地质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地质文化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在工作之余应经常开展各类文学征文、书画摄影作品展览、歌唱比赛等异彩纷呈的活动,陶冶职工的思想情操,不断丰富地质文化内容并扩大地质文化的影响力。
(七)制定有效保障措施,提供地质文化制度保障
加强地质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通过制度保障文化建设落到实处。要探索建立地质文化载体建设制度、文化思想培育制度和文化活动实施制度等,特别是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地质文化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到地勘单位目标管理,保障地质文化建设持续开展、取得实效。
总之,地质文化是地勘单位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地勘单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弘扬“三光荣”“四特别”优良传统,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构建和谐地质文化,激励广大地质工作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岗在位在状态,汇聚起高质量发展合力,以忠诚尽职的实际行动和奋勇争先的优异成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地质力量。(作者单位:安徽省地矿局326地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