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 月 10 日,记者从省财政部门获悉,近年来,安徽通过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变“资金”为“基金”,并以体系、运营和评价的多维度创新推动四两拨千斤,打造千亿量级“基金丛林”,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据了解,我省在全国较早全省域谋划推进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建设。省财政自 2022 年起以“拨改投”方式注资省属企业,组建 500 亿元规模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设立 16只母基金,形成“1+16+N”体系布局。截至 2025 年 1 月底 ,引 导 基 金 体 系 认 缴 规 模 突 破 2000 亿 元 ,达 到2220.13亿元。
我省用专业打法管运营,坚持“政府建机制、国企管合规、市场谋运营”,在突出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基础上,组建省国金公司负责基金出资与合规管理,面向全国遴选专业机构投资运作,提升基金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水平,财政资金撬动比例达 1:4.38,先后投资专精特新企业 245 家、独角兽企业 27 家,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同向发力。同时加快搭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遵循基金投资运作规律,分类设定差异化考核指标,全面覆盖母基金投资期、退出期和延长期,并明确综合超额收益向社会资本让利。健全尽职免责机制,容忍正常投资风险,天使母基金投资损失容忍率最高达80%。
截至 2025 年 1 月底,16 只母基金共设立子基金 142只,母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 686 个、投资金额 349.22 亿元,实现对全省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全覆盖,并引进韩国 LGC 偏光片等一批卡脖子项目。基金舒枝展叶、聚树成林,成为安徽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