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记忆馆自2024年10月开馆以来,凭借其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展陈设计、科技赋能的沉浸体验,以及对城市文脉的深度挖掘,迅速成为庐阳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历史建筑活化,重塑城市记忆载体
合肥城市记忆馆所在的建筑始建于 1957 年,曾是合肥市政府办公楼,2018年被列入《合肥市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
在改造过程中,馆方秉持“修而不拆”的理念,保留建筑外立面的历史原貌,内部则通过空间重构优化布局,既延续了水磨石地面、老式琉璃灯、平行双分式主楼梯等经典元素,又将现代展陈技术融入其中,让这座老建筑焕发“二次生长”的活力。
馆内六大主题展厅——“合肥不错”“工业璀璨”“街市熙攘”“文化兴盛”“科教兴市”“城建蝶变”,以1949年至今的城市发展为主线,通过老照片、实物展品、复原场景等,多维度呈现合肥从庐州古城到现代化城市的蜕变历程。
其中,“街市熙攘”展厅复刻了20世纪80年代的家居场景,而“声音盒子”装置则以艺术化形式唤醒市民对旧时光的共鸣。这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不仅留存了城市肌理,更成为庐阳区“都市文博区”建设的重要支点。
科技赋能文旅,打造沉浸式体验新标杆
记忆馆突破传统博物馆的静态展陈模式,引入沉浸式光影技术、VR视觉、数字化交互系统等前沿科技,打造了 58 个展项和 37 部视频短片。游客可骑“格朗车”漫游金寨路,乘坐 20 世纪 70 年代风格的老公交车穿越时空,或通过互动装置体验庐剧、学习合肥方言及非遗技艺。
这种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让历史“活”起来,还吸引了年轻群体和亲子家庭。春节期间推出的“匆匆那年”情景秀和集章打卡活动,结合光影技术重现课堂记忆,成为热门互动项目。
为进一步提升市民、游客的互动感和参与感。馆方通过“记忆收纳计划”向市民征集老物件、老照片,持续丰富展陈内容,进一步拉近与公众的情感距离。
助推“文商旅”融合 ,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合肥城市记忆馆的落成,是庐阳区“文科商旅”融合战略的缩影。它与淮河路步行街、撮造山巷、逍遥津公园等升级改造的文旅地标串联,形成“走读老城”的文化体验线路,吸引游客在怀旧与创新中感受城市魅力。
庐阳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通过“以点位带动片区”的策略,记忆馆不仅成为文化惠民窗口,更通过主题活动、文创市集等形式释放消费潜力,助力打造“首店+街区”“首店+文旅”等融合场景。
合肥城市记忆馆的成功实践,体现了历史保护、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截至 2024 年底,该馆已接待游客20 万人次。2025 年计划推出特色邮票展、年代主题打卡等活动,进一步深化文旅体验。(武雷 张凌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