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3-2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静待花开

    摘要:春归万物苏。在城市的喧嚣中,那被高楼环绕的小院,宛如一方宁静的世外桃源。当春季悄然来临,阳光穿过高楼的缝隙,轻柔地洒落在小院的每一寸土地上,瞬间,这里便焕发出盎然的生机。小院里的花花草草,像是听到了春

  • 春分习俗知多少

    摘要:“风雷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时至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春分,风和日丽、桃红柳绿、鸟语花香、莺飞草长,是这个时节最显著的特征。与此同时,祭日祭祖、巧立鸡蛋、放飞风筝、品

  • 晒春

    摘要:“晒秋”是皖南地区的传统习俗,当地村民利用晴好天气,将收获的农作物集中晾晒。五颜六色的农作物被拼成精美的图案,庆祝丰收的同时,也成为当地特色景观,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有些人认为一年四季皆“晒秋”,其

  • 又见刘渡

    摘要:刘渡于我,是熟悉的,母亲的老家高沟距刘渡不过数十里,三姨家所在的姚沟与刘渡毗邻,近在咫尺。上世纪80年代初我高考落榜,又摔断了胳膊,沮丧的心情无法形容,仿佛沉到人生谷底。慈祥的外婆把我接到无为,想方设

  • 乐享春光

    摘要:

放大 缩小 默认

晒春

   期次:第8540期   作者:□汪红兴

“晒秋”是皖南 地 区 的 传 统 习俗,当地村民利用晴好天气,将收获的 农 作 物 集 中 晾晒。五颜六色的农作物被拼成精美的图案,庆祝丰收的同时 ,也 成 为 当 地 特 色景 观 ,吸 引 不 少 游 客 前来观赏。

有些人认为一年四季皆“晒秋”,其实,但凡生活在徽州乡村的人都知道,冬季滴水成冰,阳光孱弱;夏季骄阳似火,过于猛烈。“晒”似乎都不够合适,而“晒春”与“晒秋”,其实是各具风味的。

当春风撩动古老的徽州大地,春天的农家庭院里,村人最喜欢晒的,就是腊味。

这腊味有腊肉、腊鱼、腊肠等。每年冬至前后,村里就开始杀年猪了。年猪一般两百斤左右,除了吃杀猪饭要费些肉,其他大部分肉都要腌制起来。选个腰子形大瓦缸或木缸,在肉上撒盐,反复搓揉,压上大石头,一般四十天左右就要起晒,此时恰逢立春前后。过年饕餮大餐,条肉就所剩无几了,留下的还有三四只大火腿。

家门口用三脚架或是竹插,搭个木架子,结结实实的。那横梁是粗直的杉木棍,上面每隔三十公分左右,钉个长铁钉,然后将那些条肉和火腿,一个个地挂在那钉子上,一大排,一家连着一家,看上去挺壮观的。

那背后就是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远处的白云时隐时现,像是在轻歌曼舞。上面是瓦蓝瓦蓝的天空,村里是水墨画般的老宅。上了年纪的村民在一旁晒太阳、聊天,自是一道富有浓浓生活气息的景观。

煦暖的春阳,轻轻地抚摸着这些腊味,湿润的表皮逐渐风干,形成了保护层,随之,那肉就出“汗”了,肉油隐隐地渗出,流至腊货下端,汇成大大的油点,挂不住了,就“啪嗒”一声滴到了地上。环村一圈,家家腊味飘香,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肉香,让人垂涎三尺。大人们每天要将那二三十斤重的火腿捧进捧出,像是捧着宝贝一般,似乎手中捧的不仅仅是肉,更是寻常百姓一年的幸福生活。

大地回暖,地里的那些青菜、菠菜、萝卜、九头芥等蔬菜返青,开始一个劲地疯长。几天工夫,菜薹就冒出来了,稍不注意,可能就要开花了。这时,就到了制作梅干菜的黄金时节。

梅干菜是徽州农家必备的菜蔬。制作梅干菜,讲究的是三蒸三晒。农妇们将那大棵的菜从地里割回家,在横杆上晾晒一下,再洗净,切成碎片,先到锅里焯一下,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晒到七八成干,然后在那圆形的木制饭甑里蒸,蒸好了再拿去晒,如此反复。等当初碧绿的菜叶,经过时间与太阳、火焰的煎熬与淬炼,最后化成了呈琥珀色的梅干菜,才算大功告成。

春季,那家家户户门口的竹簟、竹匾、铺板,甚至晒场上,晒的都是梅干菜。

一年中有了这梅干菜打底,心中就不慌了。记得我读中学时,许多同学都是从家里带菜的,梅干菜因为耐储存,成了最好带的菜。蔬菜青黄不接之时,这梅干菜,稍微放几块五花肉下去,或蒸或炒,就会变得有滋有味,成了一道徽州农家的家常美味。

清明前后,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杜鹃红,漫山遍野都是宝,是啖花食叶的好日子,能晒的东西很多,比如山上的野生蕨、野紫藤花之类,农家的庭院总是热热闹闹的,但最多的还是竹笋。

这时节,细雨纷纷,在那茫茫竹海里,春笋一天一个样,破土而出。在一些偏远山区,一个村有万余亩竹海,当地村民便到竹林中去挖笋。此时的笋,大多冒出头了,也有的在裂缝中,有经验的村民随便挖挖,一天能有几百斤,只是山路崎岖,背着笋得小心翼翼。这笋,若直接卖鲜笋,价格低,不如卖干笋划得来,将挖回的笋连夜剥壳,然后在大铁锅里煮一下,一会儿就起锅,时间不能久,否则会变色。

第二天一早,就把那竹笋切开,摊晾在家前屋后的竹簟或竹匾上。看着这些竹笋,村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村中走一圈,村头到处晒的都是竹笋,一排排,一行行。晒干后,竹笋身价倍增,深受游客们欢迎,就能卖个好价钱。

这干笋片、笋衣、笋尖之类的,随便放点火腿片下去,煮一煮,就是山间一绝。当然,最好的笋,是那种纤细如毛笔般的水竹笋,晒干后,作为肉丝面的浇头,那才是最正宗的徽州肉丝面。

都说春华秋实,其实在江南,也有秋种春收,都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

灿烂的春光中,和煦的春风里,“晒春”是道独特的山乡风景,比那“晒秋”丝毫不逊色,或许更美、更撩人,你能不心动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