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3-2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赋能+保障”优化人才生态

    摘要:日前,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总工会出台《关心关爱劳模工匠和技能人才十二条举措》,全年计划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十二条举措的落地落实。记者了解到,十二条举措重点聚焦赋能、保障两个关键词,以实实在在的服

  • 江苏泰州高港“六大实事”项目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摘要:日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总工会发布2025年职工生活品质提升“六大实事”项目,明确以“维权、服务、关爱”为切入点,聚焦职工身心健康、技能提升、权益保障等领域,持续开展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工作。“六大实事”

  • 浙江长兴县总工会推进工匠学院育才塑匠强产业

    摘要:“发布课程51期,覆盖学员超万人次”“劳模工匠直播授课单场观看量突破1.3万”“校企联合攻克产线改造等关键技术难题百余项”……日前,在长兴工匠学院2025年职业技能公益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这份凝聚工校职

  • “上海女工”培训班点亮技能之光

    摘要:一年前,四川成都,通过线上接单为独居女性提供维修服务的“强记女工”诞生,她们组建起全女工团队,开展女工培训,迅速走红网络。这一模式迅速在全国多地被效仿,上海也开设了女工培训班。本报记者与“上海女工”培

  • “妈妈岗”“爸爸假”不是梦

    摘要: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百卉繁花”店里,店员袁静正在整理花店,这份新工作她十分喜欢,不仅因为鲜花使人愉悦,更是因为新工作的灵活时间,让她在接送孩子、参加家长会时不会感到局促……惬意的午后,世索科上海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女工”培训班点亮技能之光

   期次:第8541期   

一年前,四川成都,通过线上接单为独居女性提供维修服务的“强记女工”诞生,她们组建起全女工团队,开展女工培训,迅速走红网络。

这一模式迅速在全国多地被效仿,上海也开设了女工培训班。本报记者与“上海女工”培训班的学员及创始人聊了聊,记录下她们上课学习的心情与历程。

“上海女工”因需求而生

“独居很久的我,东西坏了自己不会修,想找维修师傅又各种担心,害怕独居情况下陌生人进家带来安全隐患。”这是小张在“上海女工”发起帖上写下的一段话,那时候她的账号还是个记录生活的私人账号。

她的烦恼引起了共鸣,女生们都在评论区说,要是有个培训班就好了。“我没想到只是发一下自己的感受,就有这么多人支持。”小张在上海从事传媒工作,她曾联系“强记女工”想报名电工课,但因该班仅在成都本地授课而作罢。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小张当机立断,开始联系上海本地的女性水电工及各大培训学校,着手开办培训班。

小张动作很快,去年12月23日,她通过“上海女工”微信账号发布了调研链接,调研内容包括学员想要学习的技能和可上课的时间,随后在朋友圈官宣了报名海报,海报上写明了首期零基础初级低压电工班的详细介绍,课程费用为750元。

“朋友把海报发我的时候,我一眼就被吸引了!”27 岁的上海女职工慧敏说,“这个概念太酷了,有一种使命感!”她立刻交了200元定金,3天后,首期女工班成团开班,慧敏当天一早赶到了浦东新曙光职业培训中心。开班现场,甚至还有一名没来得及线上报名的女生专程直接到中心现场报名。

理想与现实激烈碰撞

开班早上九点,慧敏踩着点赶到了教室,里面已经坐着不少与她年龄相仿的女生。

上课前,有一个简单的开班仪式,慧敏对一位中年男老师的话印象深刻,“他说,这个班级的学生都很年轻,都是女孩,他感到很荣幸,可以给我们上课。”慧敏对女工班学习的兴趣在听到这句话时达到了顶峰。

按照课表,整期培训包含30%的理论课程和70%的实操,第一节包含安全生产常识、触电事故及现场救护等。听着简单的电路介绍,慧敏踌躇满志,但随着部分理论课程的深入,慧敏逐渐大脑“下线”,“一下就感觉跟不上了。”

在挑战中寻找新方向

探索新生事物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寻常的情况。

对小张来说,即使前期奔赴了多家机构洽谈,仔细筛选了授课老师的资质与课程,还是没有想到最终的偏差,大家的反馈令她有些沮丧。

对承办首期女性电工专场培训的培训中心来说,这也是他们的首次尝试。

据了解,此前培训中心承接的多是企业团队,整套课程体系都与最后的电工证考核密切相关,虽是首期女学员班,但课程内容、架构等与之前的团队课是几乎完全一致的。

“上海女工”班的学员们,对这张证并没有太多渴望。“我的目的是学新技能”“希望学完面对自己家的问题有信心上手解决”……对比其他人更想学技能的想法,慧敏有些不好意思,“我还是蛮想考出这张证的,像一个个人勋章。”

面对女孩们的问题,小张当即开展沟通,“我们已经反馈给机构,提出需要增加实操课的课时,机构也在调整方案。”当前,女孩们正在体验调整后的课程,按照计划,4月将举办首届女电工考试。

我们期待,20名女性学员能够顺利通过,她们可能不会迈入相关行业,但可以修好家中的灯泡;她们也可能借此进入维修行业,从此开启蓝领人生;她们也许会将这段经历分享出去,带动更多的女性了解、进入电工行业。(劳动报记者 梁嘉蕾)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