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3-2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芜湖市镜湖区日前,芜湖市镜湖区总工会在运泰集团开展“安徽工人大思政课”暨“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巾帼劳模工匠宣讲活动。各街道、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会的女职工代表共80人参加活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

  • 摘要:郎溪县近日,宣城市郎溪县总工会一行前往县开发区,开展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走访调研活动。县总工会一行先后走访亘浩机械、新涛光电、托新精密、腾旋科技等企业,深入车间班组与企业负责人、职工面对面交流

  • 摘要:涡阳县日前,由亳州市涡阳县总工会、县人社局联合主办的首届供电杯无人机技能竞赛圆满落幕。竞赛由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技能操作包含多旋翼无人机“8”字飞行、多旋翼无人机赛道竞技赛,重点考查参

  • 摘要:六安市近日,六安市总工会一行赴霍邱县供电公司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调研指导,县总工会、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陪同。市总工会一行先后参观县供电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果展厅、职工书

  • 技能人才从“螺丝钉”变“顶梁柱”

    摘要:“我们构建了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的激励机制,晋升技能通道L1、L2层级的技能人才薪酬水平分别与公司中层正职、副职管理人员相当。”在日前召开的辽宁省大连市政府和市总工会联席会议上,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

  • 工棚变社区变出产业工人的幸福升级

    摘要:“我们在项目上干了十几年,其间去过不少工地。这里的生活更干净、更舒适。”中铁四局城轨分公司杭州机场高铁站前5标项目三工区盾构班组长孙玉庆说,“别的工地一个月开的工资多几百块钱,但是我们都不愿意过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棚变社区变出产业工人的幸福升级

   期次:第8543期   

“我们在项目上干了十几年,其间去过不少工地。这里的生活更干净、更舒适。”中铁四局城轨分公司杭州机场高铁站前5标项目三工区盾构班组长孙玉庆说,“别的工地一个月开的工资多几百块钱,但是我们都不愿意过去。”

孙玉庆所说的“这里”是中铁四局在一线工地建设的产业工人社区。

作为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中铁四局每年平均使用产业工人 10 万余人。多年来,中铁四局在大力推行企业与农民工责任义务共担、安全质量共管、管理效益共赢、文明和谐共建、使命梦想共圆的“五共”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将城市生活社区理念融入工程项目驻地建设中,在施工一线建设产业工人社区。产业工人可以在这里舒心地生活、工作、学习、娱乐。

在工地上建设起属于产业工人自己的社区,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近日,记者走进中铁四局多个项目工地一线,探访产业工人社区里的幸福生活。

打造产业工人不愿走的社区

走进三工区的产业工人社区,一排排白色的板房整齐排列,地面整洁干净,不见垃圾积水;食堂、宿舍、幸福(积分)超市、快递收发点、农民工书屋、浴室、洗衣房、晾衣棚、理发室、心灵驿站、观影室、关爱农民工志愿者服务站等一应俱全。

要想留住产业工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们的胃。产业工人来自全国各地,社区食堂的菜谱也相应反映出各地特色——每个月既有下饭的川菜、西北的面食,还有来自安徽的牛肉粉丝汤,充分满足了产业工人吃好吃饱的“刚需”。

“以前各个班组都是单独开灶,往往就是一个菜,味道不好,也不知道用的什么油。”班组长赵道强告诉记者,“社区食堂建起来后,明厨亮灶、饭菜好吃、便宜又卫生,大家吃饱了干活更有劲。”孙玉庆接过话头说道:“我举个小例子,社区里的食堂好吃到让工地外面的盒饭摊都干不下去了。”

住得好,更能留人拴心。中铁四局按照标准化建设产业工人社区,并引进物业团队,进行专业化、智能化、网格化社区管理,努力将产业工人社区打造成“幸福小家”。各驻地项目部也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地建设产业工人社区,将对产业工人的温暖关爱体现在各种小细节里。

理发这件生活小事在工地上却是件“头”等大事。中铁四局承建的不少项目地处偏远,有的位于城郊,有的坐落在海岛上。于是,每隔十天半个月,项目部便将理发师请到产业工人社区里,集中为大家理发。

此外,中铁四局建筑公司合肥轨道线网控制中心及甘棠项目部也在产业工人社区设立工人服务中心,并安排物业管理员全天在岗,随时协调解决产业工人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条小河隔开了杭州机场高铁站前5标项目三工区工地和产业工人社区,大家上班往往要绕道五六百米才能到达工地。为了让产业工人少绕路,项目部斥资搭建桥梁,既能通车也能通行人,大大方便了产业工人的出入。这一座小桥,不仅拉近了工地和社区的距离,也拉近了项目部管理人员与产业工人之间的距离。

让产业工人心气顺干活有劲头

“吕哥,我马上要回家帮忙割麦子,工资不会少我的吧?”“洗澡水夏天的温度能不能调低点,冬天调高点?”面对产业工人最关心的工资保障及各种生活问题,杭州机场高铁站前5标项目三工区党群工作协理员吕时根像知心大哥,大家有什么需求和担忧都会向他倾诉一二。

在产业工人社区,党群工作协理员的照片和联系方式都张贴在显眼的地方,下方有一行“您有困难、我来帮您”的大字。在产业工人和项目部之间架起一座贴心的桥梁,是中铁四局设置党群工作协理员的初衷。

项目上的产业工人人数多、反映的问题杂。党群工作协理员要想在产业工人中间站稳脚跟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是吕时根很快就和产业工人打成一片——诀窍之一是长期在工地工作的吕时根更懂产业工人在外务工的不易,他经常和大家一起吃饭、拉家常,在日常聊天中掌握产业工人的所思所想所求;诀窍之二是吕时根认真对待每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以实实在在的作风得到大家的信任。

2024年夏天,杭州迎来高温酷暑。大家找到吕时根,提出将早上上班时间提前一个小时,早上五点开工、九点下班。“看似这只是产业工人自己提前上班,其实食堂、项目部管理人员都要随之提前上班。”吕时根说,“产业工人的需求合理,我们就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经过多方协调,提前上班的事情很快得到落实。

采访过程中,孙玉庆还告诉记者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2024年,孙玉庆所在的班组里一名产业工人下班后骑电动车外出发生了交通事故。吕时根知道后,立马忙前忙后帮忙联系车辆将其送医并垫付医药费。“这些事情让我们很感动,我们在这里真的有家的感觉。”孙玉庆说。

“让产业工人心气顺,没有后顾之忧,他们会更有干劲地投入到工作中。”中铁四局工会副主席冯善恒说。据了解,在中铁四局,向分包方派驻党群工作协理员已成为基层项目党组织不可缺少的管理制度之一。中铁四局通过派驻政治素质高、具有较强沟通协调能力的党群工作协理员到产业工人中宣讲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帮助加强生产管理和队伍管理。

如今,项目部与产业工人之间逐步建立起互信合作关系,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力地保障了施工生产进度和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

让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东海之上、波涛之间,眼下,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桥——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正在建设中。记者来到由中铁四局二公司承担施工的世界首创嵌入式设置沉井深水基础——4#主塔基础施工现场。主塔建成后,将高达294米,是公铁合建跨海桥梁中的世界第一高塔。

该项目拥有超大规模斜拉悬索结构、深海桥墩基础施工等尖端技术需求,要求产业工人掌握高精度钢结构焊接、智能机械装备协同作业等前沿技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项目部在产业工人社区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领衔的技术工作指导机制,设立技术协理员,推动技术骨干与产业工人技术共研、问题共享、管理共治。技术协理员既深入班组解决斜岩锚孔高精度成孔、复杂海洋环境锚固抛石等技术难题,还搭建“工人需求——指导转化——项目应用”的创新链条,培养 200 余名产业工人从“工序执行者”升级为“工艺优化师”。

产业工人长期奋战在一线,对实际施工中的工艺、设备等有着深入的了解,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也有着敏锐的见解。

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所在海域的海底因受到潮水冲刷,大部分是光滑坚硬的裸岩,钢管很难打进其中。34岁的魏海标是安徽亳州人,他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助力项目部首创钢栈桥施工“板凳法”,同时改进创新施工工艺,结合海底地形扫测、勘测情况,设计了基于海底地形模型的匹配式合金桩端切削刀头,保证了桩基入岩深度和垂直度,将四根钢管像板凳一样打入海底,稳稳地托起施工钢栈桥。

2024年6月,魏海标被中铁四局二公司新建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项目部评为“西堠工匠”并获奖励。迄今,该项目已评选出 24 名“西堠工匠”、12 个先进班组,真正让技术经验从工地上“长”出来,在施工一线用起来。

“我们以尖端工程驱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取得突破,以项目培养一批建设跨海桥梁的产业工人。”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李长振说。

一路走来,记者发现,学习知识、提升技能水平在产业工人社区蔚然成风。

中铁四局城轨分公司杭州机场高铁站前 5 标项目三工区班组长殷青洪虽然只有小学文凭,但是仍在自学 CAD 制图。各产业工人社区的工人夜校、技能培训工作室等也为产业工人的学习提供了平台。中铁四局建筑公司合肥轨道线网控制中心及甘棠项目部产业工人夜校每周两次组织各班组轮流开展专业技能、安全知识、消防知识等学习培训,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不定期对产业工人进行施工工艺、工法等专业技能的培训。

不仅要学,还要赛,为产业工人畅通向上发展的通道。结合工程建设需要,中铁四局积极与地方工会对接,联合开展企地劳动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2019年以来,中铁四局连续多年与安徽省总工会联合举办安徽省重点工程农民工岗位技能竞赛,百余个重点工程项目的千余名产业工人同台竞技,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由此脱颖而出。如今,在中铁四局,电工等20余个工种的产业工人考取操作资格证书4万余本。

记者还了解到,在劳动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施工企业劳务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可以按照规定纳入中铁四局备案统一管理或转录为劳动合同制员工。目前,已有千余名产业工人通过中铁四局搭建的职业发展通道成为企业认定的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工匠技师、特级技师。

未来,中铁四局将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创新提升,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的产业工人。(本报记者 余珊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