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治理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正在重塑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绿色低碳生活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共同追求。在这一背景下,数字金融作为金融科技与绿色理念深度融合的产物,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创新的力量,正在逐步成为推动绿色低碳生活的重要力量。数字金融不仅改变了传统金融服务的边界,更重要的是构建起个人碳减排行为与金融体系的直接连接通道,使绿色生活方式具备了可量化、可交易、可激励的金融属性。
数字金融引导绿色消费行为
数字金融已成为一种新兴且重要的金融服务模式,它以其独特的“绿色”特性,对于促进低碳消费行为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数字金融借助线上模式,减少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产生的碳排放。以手机银行为例,利用数字技术将金融服务的诸多环节转移至线上进行,这既节约了实体机构的运营成本,也大幅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消耗。首先,用户无需前往银行或金融机构就能完成一系列操作,这包括但不限于交易、理财、支付以及借贷等活动,极大地简化了流程、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因频繁外出移动所产生的交通碳排放。由于减少了传统的线下接触,数字金融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其次,平台上的交易由数据处理和信息传输完成,这些过程会消耗大量能源,数字化手段可以使得这些活动更加高效且环保。大数据分析帮助金融机构优化资产配置,从而降低不必要的资金流动;云计算则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减少服务器的能源需求。另外,数字金融通过搭建环保服务平台,推动居民的绿色低碳生活。通过数字平台的绿色积分系统,居民可以通过低碳出行、垃圾分类、绿色购物等行为积累积分,并通过积分兑换奖励或参与环保项目。绿色行为的量化不仅能够提高居民对低碳生活的意识,还能够通过激励的方式推动绿色行为的持续性和普及性。例如,支付宝推出的“蚂蚁森林”,用户通过选择公共交通、步行或骑行代替汽车出行,这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通过积分参与了公益植树活动。这种激励机制的推出,不仅鼓励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排放,还能推动整个社会绿色低碳文化的形成。
数字金融助力绿色投资行为
数字金融的发展推动了绿色金融产品的普及,使得普通居民也能够参与到绿色投资中,从而为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绿色基金和绿色债券为代表的绿色金融产品,曾因流程复杂、宣传不到位等问题而难以进入普通居民的投资视野。然而,随着数字平台的兴起,绿色金融产品的投资门槛大大降低,普通居民只需通过简单的在线平台即可轻松参与。根据《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2023 年 ESG 报告》,绿色基金在 2023 年完成了 26 个年度投资决策项目,年度投资决策金额为 126.86 亿元,年度出资金额为 69.94 亿元,并带动了超过 500 亿元的社会资本投资。这些投资对居民来说不仅是一种经济回报,更是为环保、能源以及可再生资源等关键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满足了绿色产业所需的资金需求,同时也促进了低碳经济的整体发展。除了绿色基金以外,数字平台还积极推出了多样化的绿色理财产品,旨在帮助居民把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有效地投向环保工程、清洁能源系统建设、节能减排等绿色领域,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产业的长远发展。通过这种金融创新模式,数字金融不仅为普通居民提供了接触绿色投资的机会,更是为推动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传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
数字金融推动绿色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
数字金融是通过数字金融的创新和普及,推动居民、企业和社会的绿色转型,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多重效益。数字金融不仅提供了更便捷的金融工具和平台,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引导绿色消费、助力绿色投资、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帮助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广泛普及。数字金融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因此,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一是加快数字金融的发展速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提高绿色低碳生活水平方面的推动作用。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据资源开发能力、健全信用体系等措施促进数字金融的发展。同时加快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与深度应用,驱动金融行业全面向数字化转型,为绿色低碳生活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在此过程中,还需进一步优化数字金融领域的发展蓝图,并强化政策的引导作用,确保相关政策能有效实施,为公民创造更加健康、积极的应用环境。二是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探索出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数字金融发展路径。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应加大资源投放力度,推进网络基础建设的改造工程,并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金融服务的普及与应用,以缩小其与发达地区间数字金融发展方面的差距。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应积极参与数字金融的创新进程,可从金融应用场景、服务模式、产品开发等多个层面进行大胆尝试。例如,可以通过推出更多便捷的金融应用程序、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促进数字金融健康稳定发展,以提升绿色低碳生活水平。此外,应建立健全数字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数字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且针对欠发达地区可能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缺失等问题做好相应防范。三是积极引导数字金融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利支持,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相关部门要健全科技专利体系,明确科技创新的方向与界限;加大对受资助企业的甄别和监督力度,提高对受资助企业的扶持力度;各部门合作建立数字金融创新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融资、孵化、指导等服务。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扩大其应用范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动技术创新,促进提高绿色低碳生活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完善,数字金融将在推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作者汪浩系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本文为金陵科技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重点课题《“双碳”战略目标下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研究》以及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一般项目《环境责任消费推动 江 苏 绿 色 低 碳 发 展 的 引 导 机 制 研 究》(23ZXZB04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