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4-1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满足多元需求呵护幸福晚年

    摘要:强化养老服务兜底保障,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圈,“一户一策”精准推进适老化改造……近年来,合肥市肥东县锚定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的目标,构建具有肥东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出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温暖了老年人

  • 快递服务助春茶抢“鲜”上市

    摘要:本报讯眼下,正值春茶上市季。黄山市祁门邮政分公司聚焦茶叶集群、重点乡镇和重点茶企三大市场,配备近30名揽投员和支撑人员,深入全县各茶叶市场驻点服务,协助茶农和茶企完成春茶产品贴单、称重、封装等工作,确

  • 专家“把脉问诊”助企安全生产

    摘要:4月10日,马鞍山市含山县应急管理局邀请安全生产领域专家,与执法人员深入辖区企业开展“安全会诊”活动,推动企业安全发展与区域营商环境“双提升”。图为在帅翼驰(安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领域专家

  • 芜湖以“风景单轨人文单轨”品牌打造文化传播新阵地

    摘要:本报讯芜湖轨道交通开通运营以来,在为乘客提供安全、快捷、舒适、贴心的通行服务的同时,融入劳动精神、传统文化、城市风光等元素,组织开展系列特色人文活动,倾力打造“风景单轨人文单轨”品牌。近日,芜湖轨道交

  • 退役军人130天内两捐“生命火种”

    摘要:去年,退役军人舒雷在合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名患病学生送去“生命火种”。然而患者病情复发,面临第二次“生命召唤”,舒雷再度出手。4月7日,舒雷完成捐献,成为我省退役军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首例淋巴细

  • 种蓝莓真的能“当饭吃”

    摘要:皖南四月,春光明媚,池州市东至县木塔乡祝山村的蓝莓花已漫山遍野。村党支部书记汪立新俯身触动枝头,指尖在粉色花苞上轻轻一捻:“看这花苞多水灵!再有不到两个月,这片山坡就要变成‘蓝莓海’了。”听闻此话,7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将信将疑到深信不疑,尝到产业发展甜头的池州市东至县木塔乡祝山村村民说——

种蓝莓真的能“当饭吃”

   期次:第8556期   

皖南四月,春光明媚,池州市东至县木塔乡祝山村的蓝莓花已漫山遍野。村党支部书记汪立新俯身触动枝头,指尖在粉色花苞上轻轻一捻:“看这花苞多水灵!再有不到两个月,这片山坡就要变成‘蓝莓海’了。”听闻此话,71 岁的村民祝茂才放下手中的锄头,直起腰抹了把汗,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书记,五年前你说种蓝莓能‘当饭吃’,没想到还真给实现了。”

祝茂才是村里的脱贫户,被村委会聘在蓝莓园里干些除草、施肥的杂活。在他的记忆中,祝山村是“穷”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困住了村民们的生计,2014 年戴上“贫困村”帽子时,全村人守着百亩薄田和两千余亩山林干着急。“曾经的祝山受困于山,可谁也没想到,最后打破困局的还是山。去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已超 60 万元。”汪立新望着连绵的山坡,感慨道。

2020 年初冬,村会议室里的争吵声犹在耳畔。

“花100 多万种蓝莓有必要吗?能当饭吃吗?”

“那酸溜溜的玩意真的能卖出去?”村民代表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刚从外地考察回来的汪立新攥着蓝莓种植方案,额头冒出汗珠:“当时村里刚摘掉‘贫困帽’不久,账上仅有靠光伏项目、扶贫车间攒下的微薄‘家底’,大伙儿都害怕失败,不敢种。”这场讨论持续了一天,最终在村“两委”的详细论证下,大家达成共识:“既然专家们也说咱们这儿适合种,那就大胆试一试。”

“头两年最难熬,还好乡里特别支持,村民们也积极参与进来,我们很幸运地度过了瓶颈期,蓝莓果树长势非常好。”祝山村乡村振兴专干祝华东抚摸着蓝莓枝干回忆道。2024 年蓝莓进入全面丰果期,50 亩果园涌进上千名游客,开园一个月就创收30万元。

春光中,粉色的花骨朵如繁星点点。“可惜了,你要是 5 月份来就能尝尝了,我们的果子是纯天然的,甜着咧!”汪立新指着蓝莓园边的空地,盘算起今年开园计划:“网红打卡点要增设,娱乐设施该换新,活动开展形式得再琢磨……今年咱们要往‘体验’里做文章,这里要建亲子休闲区,那边正规划新的拍照点。”

蓝莓的甜香飘出大山,在村民的全力支持下,2022 年,椴木香菇产业“接档”上马,再次收获市场青睐。“2024 年底就创收 4 万元,等今年产业联盟搞起来,建成烘干及包装车间并完成 60 万斤椴木种植目标,预计增收35万元!”汪立新说。

随着特色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来到脱贫户祝子明家,汪立新和他寒暄起来:“最近身体可好?”“最近身体好多了,儿子今年也放心出去打工了,我在家照顾小孩……”祝子明老人丢下手中的扫帚,面带笑容地迎上来,现在他不需要为孙女的学费发愁,日常吃的慢性药还能报销。一路走一路看,崭新的卫生室建起来了,年轻人陆续回家盖起了小楼房,村里的汽车也多了起来。“今年我们还给全村参保村民每人 40 元医保补贴,这可是别的村少有的福利。”汪立新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我们的路子走对了!”回到办公室,汪立新掏出笔记本,上面记着“三年内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破百万”的目标。“眼下蓝莓园要添新品种,还要搞农文旅融合,香菇品牌也要申请有机认证,推进深加工……到时候,村里的收益一半将用来帮扶村民和基建。”汪立新说。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三三两两来到休闲广场上,或运动健身或休憩聊天。孩子们你追我赶,欢笑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打破了乡村的静谧。这些具象而微小的幸福,恰似蓝莓花苞上凝结的露珠,在乡村振兴的春光里,折射出共富的希望。(陈淑芬)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