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4-1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家门口的“妈妈岗”带娃挣钱两不误

    摘要:“妈妈厂”、灵活岗、“宝妈专区”、家门口就业、计时(件)工资、薪资日结……与以往传统的工作模式不同,如今专门为“宝妈”们提供的灵活就业新形态,正在天长市蓬勃兴起。近年来,该市创新探索一系列“妈妈岗”灵

  • 以文化之柔纾解劳动权益之困

    摘要:近日,湖北省劳动争议调解中的一系列创新实践引发关注:安陆市调解员用“晚得不如现得”的俗语化解欠薪僵局,洪湖市以荷莲文化打造“莲心谈话室”平息劳资冲突,襄阳借三国智慧平衡义利诉求……这些案例背后,是当地

  • 打好反诈“组合拳”维护职工财产安全

    摘要:“大家一定要记住,凡是陌生人让你转账汇款的,不管什么理由,都不要轻易相信。”为持续筑牢职工防诈骗安全防线,切实守护职工财产安全,近日,淮北矿业集团青东煤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反诈宣传活动。该矿

  • 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劳动争议、工伤等可申请法援

    摘要:本报讯近日,新修订的《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将于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条例》健全了法律援助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并首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文化之柔纾解劳动权益之困

   期次:第8557期   作者:□王志顺

近日,湖北省劳动争议调解中的一系列创新实践引发关注:安陆市调解员用“晚得不如现得”的俗语化解欠薪僵局,洪湖市以荷莲文化打造“莲心谈话室”平息劳资冲突,襄阳借三国智慧平衡义利诉求……这些案例背后,是当地将地域文化基因注入劳动权益保障的积极探索。

在劳动争议调解中,法律是维护公平的底线,但如何让冰冷的法条照见人心的温度?湖北省以“文化+调解”的创新实践,给出了富有启示的答案。通过激活地域文化中的情感共鸣与价值共识,将“硬邦邦”的权益纠纷化解为“暖融融”的社会和谐,这种治理智慧值得借鉴与推广。

劳动争议表面是利益之争,深层却是信任危机。当农民工与企业主在调解室怒目相对时,洪湖调解员没有急于分割权利义务,而是先奉上一杯莲心茶,在荷莲“出淤泥而不染”的文化意象中引导双方回归理性。这种将文化符号转化为情感纽带的做法,恰似在坚冰上凿开裂缝——当“讨薪”变成“谈心”,当“维权”升级为“寻理”,原本对立的劳资双方开始共享同一套价值话语。安陆市某建筑工地上,调解员用“屋檐滴水年年照旧”的楚地民谚,让企业主意识到拖欠工资对乡土信誉的伤害,最终主动结清款项。可见,文化共鸣能够绕过利益计算的死结,在人性层面重建对话基础。

法律可以划定权益边界,却难以缝合情感裂痕。在杨某工伤死亡补偿案中,调解员没有机械搬用赔偿公式,而是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伦理共情,让企业主主动提高抚恤标准;襄阳某开发商欠薪事件里,诸葛亮“攻心为上”的三国谋略启发调解团队同步解决农民工就业与企业销售困局,实现双赢。这些案例揭示:传统文化中的“将心比心”“义利相济”等观念,恰能填补法律程序与人间烟火的缝隙。当晋商“赔本保招牌”的故事成为调解案例,当楚剧《邻里风波》搬进仲裁庭,法治精神便获得了更生动的本土化表达。

湖北经验的可贵之处,在于拒绝“万能调解公式”,转而培育“一城一品”的文化调解生态。武汉东湖高新区用“知音文化”促进科技企业与外来务工人员的相互理解,黄冈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地以“军民鱼水情”历史唤醒劳资共同体意识,崇阳县纺织行业将“和合文化”写入企业章程。这种因地制宜的策略,既避免了文化调解沦为空洞口号,也让“枫桥经验”在楚地焕发新生。数据显示,采用文化调解的案例后续履约率显著提升,印证了“从心而治”的持久效力。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治理正面临新业态崛起、代际观念冲突等挑战。湖北“文化+调解”模式启示我们:社会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完善制度设计,更要善于激活文化基因中的和谐密码。当法律之刚与文化之柔相得益彰,当历史智慧与现代治理交汇融合,劳动权益保障便能从“纠纷化解”升华为“价值共建”。这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实践,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