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4-2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省整治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突出问题成效明显

    摘要:本报讯日前,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及第三方环保机构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近年来,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暴露出数据造假、程序违法等突出问题。2024年,省生态环境厅会

  • 池州积极探索不动产登记“市域通办”新路径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池州市深化“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探索实施不动产登记服务“市域通办”,推动市域通办事项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多次办到一次办,从折返办到就近办,从固定办到多点办的改革转变。截至目前,已成

  • 书香亳州全民阅读

    摘要:4月19日,在亳州市谯城区建安文化广场,青少年在2025年版权宣传周暨“书香亳州”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上诵读《祖国请点名》。当日,亳州市举行以“悦读药都版权同行”为主题的2025年版权宣传周暨“书香亳

  • 2025年第四届“皖美阅读”系列活动火热开展中

    摘要:本报讯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2025年第四届“皖美阅读”系列活动自4月12日起至27日在全省各大新华书店举行。本次活动以“皖美阅读书香致远”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为广大读者奉上一场创新多元的

  • 我省实施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质量提升行动

    摘要:本报讯为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执法和工贸监管视频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巩固深化两个专项治理成果,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培训考试质量,省应急管理厅近日印发《安徽省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质量提升

  • 我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

    摘要:本报讯到2027年,新增、改造本专科专业点1800个以上,建设培育特色高校40所,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建设项目400个,培养服务新兴产业的人才超过200万人……日前,省政府印发《安徽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

  • 怎样理解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健全国家执行体制

    摘要:新华社北京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健全国家执行体制”。这是完善我国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对从根本上解决“执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

   期次:第8561期   

本报讯 到 2027 年,新增、改造本专科专业点 1800 个以上,建设培育特色高校 40 所,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建设项目400个,培养服务新兴产业的人才超过 200 万人……日前,省政府印发《安徽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行动方案》,推动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安徽实践。

《方案》明确,到 2027 年,“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和生态基本形成。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占全社会比重均超过 85%。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分别达到5万家、3万家、8000家、50家。科技金融服务载体和机构数量超过 100 个,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力争突破 1 万亿元。布局建设 100 个左右省级服务业集聚创新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

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学科布局与研究方向,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成效。《方案》提出,我省将围绕产业规划研究制定学科专业调整规划,前瞻布局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超常布局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实施普通本科高校新工科提升五年行动,组建安徽新工科建设研究中心、安徽高校新工科建设联盟,提升新工科专业占比。实施新兴交叉学科培育计划,组建“多跨协同”新工科教育平台,打造一批“智能+”交叉专业群。建设省级人才需求数据库。

另一方面,我省将深入推进安徽高等研究院建设,依托产学研合作项目培养工程硕博士,建设开放式、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平台。支持新型研发机构联合专业对口高校共建科教融合学院。推动工科高校学生的科研选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选题均来源产业需求。开展“校企共用”引才用才试点,实施高校理工科教师赴企业挂职实践计划。健全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在皖兼职或离岗创业机制,离岗创业期限最长可达到6年,兼职或创业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产研用”融合方面,我省将面向企业、产业园区征集产业链协同攻关、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应用基础研究需求。分级分类建立项目储备库,由“科学家+产业专家+投资专家”甄别遴选形成榜单或指南,择优确定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全面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新模式,鼓励相关省属企业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

《方案》提出,我省将打造赋能融合创新的综合性平台服务公司,切实提升服务功能,推动市县或园区平台公司加速向“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服务商转变。同时,以“人工智能+”行动为牵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搭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组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先导区。

(本报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