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4-2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智慧电力赋能茶园数字转型

    摘要:绿意的茶叶,是春天写给大地的情书。品一盏清新的春茶,涤尽一切疲惫烦忧。走进历口镇茶红天下智慧生态示范茶园,云雾缭绕,空气中泥土与新绿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绿色的茶树沿着山脊蔓延,茶垄间,樱花绚

  • “皖土智配”智慧服务平台上线

    摘要:本报讯安徽省“皖土智配”智慧服务平台日前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安徽省水土保持土石方资源管理迈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新阶段。“皖土智配”智慧服务平台基于“智慧水土保持”系统,创新性构建全省土石方资源动态管理

  • 港口贸易旺首季“开门红”

    摘要:近日,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郑蒲港码头,货轮在泊位上有序装卸作业,码头桥吊高效运转,运输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马鞍山港口集团积极开拓市场,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均超额完成

  • 六安高效推进治理欠薪工作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六安市聚焦“稳增量、减存量、防变量、提质量”关键任务,坚持源头治理、全面回溯,协同联动、闭环管理,高效推进常态长效治理欠薪工作。源头治理“稳增量”。市县(区)两级坚持“宣传在先、以宣促

  • 合肥推进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

    摘要:本报讯4月15日早上8时多,上海建纬(合肥)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张慧捷打开电脑,就看到邮箱里的新消息——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平台发来的破产企业相关信息。“我昨天下午6点多才提交的申请,今天一上班就收

  • 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凭什么成了“车轮上的领跑者”?

    摘要:新华社合肥4月16日电地处安徽中部的合肥市长丰县,以“长治久安,人寿年丰”而得名。曾经,这里是国家级贫困县,广为人知的“标签”是长丰草莓、下塘烧饼、吴山贡鹅。如今,这个小县城从传统农业县转型为“千亿汽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凭什么成了“车轮上的领跑者”?

   期次:第8561期   

新华社合肥4月16日电地处安徽中部的合肥市长丰县,以“长治久安,人寿年丰”而得名。

曾经,这里是国家级贫困县,广为人知的“标签”是长丰草莓、下塘烧饼、吴山贡鹅。如今,这个小县城从传统农业县转型为“千亿汽车县”。长丰,华丽转身的“密码”是什么?

“上了车”就跑得快

春风和煦,杨柳轻舞,从合肥市区驱车向北约 35 公里,行至长丰县中南部的下塘镇,以比亚迪命名的主干道上,运送汽车零部件的货车排成长长一列,鱼贯而入比亚迪合肥基地园区。

汽车产业是长丰的“支柱产业”。2024 年,位于长丰县的比亚迪合肥基地园区新能源整车产量 95 万辆,约占安徽省新能源整车产量的59%,在全国的县域新能源汽车产量中位列第一。

过去无人问津的县城,如今成了客商们都想来的地方。比亚迪、中创新航、佳通轮胎、优信汽车等4个百亿元项目相继落户,延锋国际、深圳弗吉亚、银轮等“一连串”汽车零部件企业纷至沓来。

截至目前,长丰已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 220 余家,构建了从电池、电机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共计约1150亿元,同比增长约55%,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的54.5%。

“上了车”,就跑得快。依托汽车产业带动,长丰县2024 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全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110亿元,同比增长26.9%;下塘这个千年古镇,如今也换道超车,从“烧饼小镇”转型“千亿制造小镇”。

据长丰县工信局局长金道旭介绍,2025年,长丰县提出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的目标,接力推动汽车产业从集群化发展到构建协同共生、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

“千亿汽车县”如何崛起

“千亿汽车县”为什么是长丰?

敏锐捕捉产业发展趋势,抓住时代红利——长丰与比亚迪“牵手”的几年,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厚积薄发、弯道超车的提速期,也是安徽将汽车产业列为“首位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爆发期。

据中汽协数据,2024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28.2 万辆和 3143.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7%和 4.5%;同年,安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

长丰县副县长郑斌说,长丰敏锐捕捉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蕴含的巨大潜力,从早期锚定新能源汽车赛道主动布局,到如今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的全链条生态。实践证明,顺势而为抓住发展机遇,主动作为谋篇落子,才能将产业变革的“时代风口”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强劲动能”。

突破县域边界融入区域经济圈——在形成汽车产业链基础上,如今,长丰把县域发展放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争取“最大红利”。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长丰县招商引资的项目中有一半以上来自长三角地区。

长丰县发展改革委主任王照辉说,长丰县紧邻合肥市,而合肥是长三角地区副中心城市,长丰县能够充分享受长三角一体化的政策红利,再以比亚迪项目为牵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作,实现优势互补。“选择到长丰投资,就是看中了这里有整车企业,产业基础好,又具备长三角的集群优势。”从浙江杭州来投资的合肥三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港说。

优化营商环境,突出项目导向——“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没有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就没有产业腾飞。

这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时间表。2021年7月,比亚迪项目落户长丰县下塘镇,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 42 天,从开工到投产用时 10 个月。从一片荒地到“长”出一座汽车厂,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比亚迪合肥基地相关负责人说,这种建设速度并不是简单地压缩时间赶进度,而是得益于长丰优良的营商环境,比如县里成立工作专班,在土地要素保障上提供强有力支持等。

直面竞争谋未来

赶上“风口”是机遇,守住风口是能力。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竞争加剧,长丰能否再次把握住发展机会?

“过去5分钟打一个烧饼,现在50秒下线一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郑斌说,一些前期的县域发展规划目标已提前超额完成,现在重新定目标,长丰人对未来高质量发展不断自我加压。

在长丰县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汽车”出现了 22次,“车”出现了 43 次,2025 年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 万辆,集群规模突破 1300 亿元;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整零比;打造汽车后市场先行区……

大道宽阔、厂房林立、街景繁华,漫步在下塘镇,四面八方的客商将从车流、人流中感受到蓬勃的长丰新景。

“这两年,我们启动建设了30条市政道路,有16条同时在建,14条路已经通车。”长丰县委常委、下塘镇党委书记樊邵斌说,2025 年,下塘镇将坚持做到生产、生活和生态相融合,努力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新能源汽车城。“长丰正以产业生态思维重构产业发展范式。”长丰县委书记李孝鸿说,未来,长丰的汽车产业不再是单一的制造链条,而是一幅由技术研发、零部件配套、终端制造、市场服务共同编织的立体产业图景。

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力争到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达500家,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 70%,新增中高端汽车人才超 5 万人,构建特色鲜明的城市级全域全场景智慧出行服务生态……长丰远景图值得更多期待。

(吴慧珺 马姝瑞)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