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5-1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宏村:时光中的文化桃源

    摘要:宏村,似一颗温润明珠,静卧皖南青山翠谷。它如一幅徐徐铺展的水墨长卷,以“牛形水系”的精妙、白墙黛瓦的徽派古民居,以及千年文化底蕴,获誉“中国画里的乡村”。它仿若遗世隐者,于岁月长河中默默守护一方天地,

  • 母亲的小店

    摘要:天边刚泛起蟹壳青,母亲便匆匆前往她经营的那间小店。她常念叨“晨光不等人”,每日清晨,洗衣、买菜、做饭,一系列琐事处理妥当后,便独自踏上前往小店的路。那间二十平方米的小店,宛如母亲用半生时光精心织就的网

  • 花间日曜

    摘要:

  • 方向盘上的人生哲学

    摘要:当汽车引擎轰鸣成城市昼夜交响,方向盘后的身影融入生活日常,驾驶早已超越机械操控,化作映照人生的明镜。“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每条路都风景殊异。有人爱高速路的平坦高效,将人生调成“定速巡航”,稳中求进;有

  • 一部剧与一座城

    摘要:随着电视剧《六姊妹》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淮南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突然火了起来。九龙岗小镇、田家庵码头、老北头、保健院、八公山、老火车站,以及《六姊妹》取景地等地方,都成为人们的网红打卡地。在熙熙攘攘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的小店

   期次:第8575期   作者:□涂多扬

天边刚泛起蟹壳青,母亲便匆匆前往她经营的那间小店。她常念叨“晨光不等人”,每日清晨,洗衣、买菜、做饭,一系列琐事处理妥当后,便独自踏上前往小店的路。那间二十平方米的小店,宛如母亲用半生时光精心织就的网,承载着她的生活与梦想。

镇上的手机店大多七八点才开门,母亲的铺子却早早开张。她说,许多老人为赶集天未亮就来到镇上,早点开门,能给他们带来便利。事实上,母亲小店的常客多是留守老人。面对老人调声音、交话费这类小事,母亲总是耐心细致,从不厌烦;遇到耳背的老人,她便贴近耳边,轻声细语地讲解,且从不收费。母亲常说:“换位思考,等我老了,遇到年轻人这样对我,心里也会暖乎乎的。”

母亲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小店。生意繁忙时,午饭常在店里简单解决。午后,阳光斜射进店铺,母亲便坐在柜台后刷短视频,享受这难得的闲暇。

来修手机的多是镇上的熟人。教工王老师总把老年机摔坏,母亲便提前备好防滑胶套;修车铺老张的触屏机常卡顿,母亲就悄悄给系统降级。母亲心思细腻,总有人向她倾诉在别处遭遇的不公,她从不指责对方,而是耐心开导。所以,来母亲小店的人,很少会生气地离开。

夜幕降临,街边霓虹灯亮起,母亲仍在店里忙碌,仿佛忘记了时间。久而久之,镇上的人都爱来母亲的小店。母亲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能把琐碎的抱怨化作温热的茶汤,给吵架的夫妻递上薄荷糖,给失业的小伙留包烟,为孤寡老人记着降压药的日期。那些看似无意义的闲谈,最终都化作大家脸上幸福的笑容。

夜幕完全笼罩,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听着母亲讲述一天的见闻,我不禁联想到老舍笔下的《茶馆》。原来,真正的茶馆不在雕花屏风之后,而在市井的屋檐之下——那里弥漫着最滚烫的人间烟火,也流淌着最熨帖的人情冷暖。

二十载风雨兼程,母亲的小店在镇上成了“老字号”。在这个人人追逐新款5G的时代,母亲的小店始终亮着2G般温吞的光,让每个与她有交集的心灵,都沾染上泥土的芬芳与月光的皎洁。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