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5-1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开启智慧电厂新纪元

    摘要:走进位于长江之畔的国家能源集团安庆电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高耸挺立在蔚蓝天空下的冷却水塔。这是一家总装机264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40亿千瓦时的电厂。一直以来,该厂紧跟时代步伐,搭上5G、物联网等

  • 查隐患保安全

    摘要:连日来,淮北矿业集团淮北选煤厂树牢“只有不到位的管理、没有抓不好的安全”的安全管理理念,加大对生产设备精准排查和维护力度,及时消除影响生产系统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确保洗煤生产安全高效。图为该厂机修工正

  • 举办首届“宣工杯”职工摄影展

    摘要:本报讯日前,由宣城市宣州区总工会主办,区工人文化宫、区摄影家协会承办的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首届“宣工杯”宣州区职工摄影展在高新区“职工之家”举行。来自全区各系统的工会主席、摄影家协会代表

  • 新质生产力催生发展新动能

    摘要:本报讯汽车底盘消声器加工的立式单头伺服装芯机到位;三台节能型弯管机自动化工业控温设备投入运用;“一芯一码一平台”的焊机智能监管加芯直通物联网;数控自动化设备的运用与改造替代……连日来,在合肥汇凌汽车零

  • 举办女职工读书分享会

    摘要:本报讯近日,池州市女职工“玫瑰书香·书润匠心”读书分享会在市烟草专卖局举办。各县(区)工会负责同志,市系统工会主任,女职工读书活动获奖单位、个人及文学爱好者等80余人齐聚一堂,共赴书香之约,同品读书之

  • 大国工匠公益大讲堂走进界首活动举行

    摘要:本报讯日前,“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大国工匠公益大讲堂走进界首活动,在界首市委党校大礼堂举行。全国劳动模范高凤林、许启金、王建清、王军、马晓飞等与600余名产业工人、职业院校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启智慧电厂新纪元

——国家能源集团安庆电厂为火力发电赋予科技创新活力

   期次:第8579期   

走进位于长江之畔的国家能源集团安庆电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高耸挺立在蔚蓝天空下的冷却水塔。这是一家总装机 264 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 140 亿千瓦时的电厂。一直以来,该厂紧跟时代步伐,搭上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列车”,为火力发电赋予新的科技创新活力。

“无人”胜“有人”的智能码头

位于长江公路大桥下游的安庆电厂综合码头是保障电厂正常运转的重要“粮道”,码头的 2 个 5000 吨级江海轮泊位每年能够为后方的主厂区运送超过500万吨的煤炭。

以往,每当运载煤炭的轮船停靠后,工作人员需要在距离地面 30 余米的高空,徒手操作巨型抓斗卸船机,将煤炭“抓取”放至卸船机料斗内,再经全封闭输煤栈桥进入厂区内的圆形储煤仓,整个操作过程不仅对司机的操作技巧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一旦操作不当,极易造成燃料损失和安全隐患。

安庆电厂在经过多方考察后,决定实施抓斗卸船机智能化无人驾驶系统工程,即通过在卸船机大梁上安装物料探测雷达,对扫描到的船舱和煤堆的轮廓信息进行三维成像、建模,经过分析计算形成最优化的卸船作业方案。系统将根据方案自动控制抓斗抓料、闭斗、提升,自动完成卸船任务。

“该系统无需司机上机操作,只需通过控制室对无人驾驶系统下达作业任务,系统的智能算法就会实现全自动卸煤作业,其具有运行稳定、路径最短等特点,能够大幅提升码头装卸效率和安全环保水平。”燃料部副主任王维说。

随着抓斗卸船机智能化无人驾驶系统的投入使用,其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将对每一次接卸作业时的长江水位、船舶大小等重要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进一步提高作业精度,将因抓斗碰伤船体、煤炭运损等情况造成的损失压至最低。

从“2D”迈向“3D”的可视化飞跃

金属监督作为电力行业九项监督中的重要监督项目,在电厂的安全生产与经济发电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过去,金属监督主要是凭借金属监督人员的工作经验对相关数据进行人工分析、合理定检,而后为重要的高温、高压部件、承压设备“把脉问诊”,以保证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

实际操作中,由于此类设备大多需要承受高温高压的考验,锅炉“四管泄漏”已然成为造成机组非停的重大顽疾,即便是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也无法保证“零失误”。然而,一次失误就会给机组带来一次非停,其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为了攻克造成机组非停这一重大顽疾,安庆电厂经过前期充分的市场调研,提出“火力发电厂金属监督三维可视化综合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历经两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以数字三维场景为基础的金属监督可视化系统。

“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建成,能够很好地服务检修人员对承压金属部件的检修管理,有效防止管道漏检、重复检查、数据丢失等情况的发生,今年4机组检修就可以派上大用处了。”项目负责人庞凯杰自信满满地说。

据庞凯杰介绍,该系统主要集中展示金属监督检验的基础台账、检修、设备风险分析、运行监督等一系列数据。通过可视化的直观展示,极大地方便了设备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设备状态与发展规律,为机组的检修管理、劣化趋势分析等提供智能便捷的管理服务。

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完成了从二维到三维的飞跃,成功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痛点。

从“大环境”到“小环境”的全面覆盖

如同银色半球倒扣的圆形煤场,本就诞生于国家推行绿色环保政策的大背景之下,其有效解决了传统煤炭堆场煤灰四溢的环保危害,使“花园式”电厂成为可能。

然而,“大环境”改善了,圆形煤场内部的“小环境”如何呢?

实际上,圆形煤场内部的工作环境并不理想,其不仅需要司机频繁进行手动操作,而且空间狭小、视野模糊,让人感到“冬冷夏热”,并存在有害气体中毒、煤仓内自燃后人员无法安全撤离、操作人员机械伤害等安全风险隐患。

自 2021 年起,安庆电厂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在圆形煤场堆取料机智能化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无人值守系统、监控系统、盘煤系统的整合,实现圆形煤场堆取料机全自动控制作业的信息闭环、全场无死角监控及按照煤场存煤情况自动推荐煤场取煤方案。无人值守系统软件的上线运行,有效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并降低工作强度、大幅提高取煤效率,为提升国内煤场的安全性、经济性、智能化,提供了极具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安电范本”。

从“人工”到“智能”的空间管理

“点个蜡烛,看下里面的氧气含量情况。”

“你在里面感觉身体状态怎么样?”

“对照工作票,把安全措施再复查一遍。”

这是传统受限空间作业时的常规操作,大多依靠空间外部人员监督记录、不定时喊话等传统方法,确保空间内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异常,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更无法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救援。

纵观历年来国内外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会发现,受限空间作业由于入口较狭窄、自然通风不良等,与外界相对隔离,极易发生中毒、触电、坍塌、火灾、爆炸等事故,属于高危、高发的重点区域,而且一旦出现疏漏就会变成“死亡空间”。

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安庆电厂结合 5G 技术,率先在受限空间作业上实行智慧管理与应用项目改造,通过移动应用、物联网、人脸识别、3Dmax、Unity3D 生命体征监测等技术手段,研究设计出一套受限空间管理系统。

该系统就像给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披上了一副“钢铁侠”的智能“战甲”,不但能够实时监控分析人员的心跳血氧、违规进入、习惯性违章、空间内发生火灾、有毒有害气体超标、氧气不足等复杂情况,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发出报警,提醒安全管理人员采取措施,从而有效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戴上装备,再进入高加内部检修,心里踏实多了。”一名即将进入高加内部检修的工作人员这样说道。在近期 2号机组检修中,这套智能“战甲”大放异彩。

近年来,安庆电厂牢牢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大势,坚持“创新、精益、开放”的工作理念,以打造低碳、超净、智慧电厂为战略目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绿色低碳转型、智慧化改造三重路径,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持续发力,积极将企业发展深度嵌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生动践行“植根安徽、融入安徽、助力安徽、服务安徽,在安徽发展、在安徽奉献”的使命担当,以智慧电厂建设牵引技术创新生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扎根江淮大地,让“国能之徽,徽映江淮”。(张振元 汪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