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林草种质资源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重要载体。5月19日,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近日,国家林草局公布第四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我省铜陵市国有林场泡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东至县梅城林场花榈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成功入选,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注入了新鲜的“安徽血液”。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4处、省级林草种质资源库44处,主要涵盖竹类、油茶、泡桐、花榈木、酥梨、石榴、香椿、宁国山核桃、凤丹、大别山五针松、徽梅、霍山石斛、莲属植物等40余种乡土、彩化、生态、阔叶、珍稀濒危类树种草种,登记保存各类林草种质资源近4000份。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省林业局聚焦打造高颜值、高价值、高品质、高质量绿美江淮,持续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先后编制实施《安徽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利用规划(2021-2025年)》《安徽省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种质材料收(采)集三年工作方案(2023-2025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林草种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修正《安徽省林木种子条例》,启动全省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和各类专项调查。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综合利用,支持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良种选育工作,2021年以来全省共有11个品种通过国家审(认)定,65个品种通过省级审(认)定。
下一步,我省将围绕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森林食品供给、林下经济、“以竹代塑”发展、林业碳汇、全生命周期森林经营、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等重大需求,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加快构建国家、省两级和原地库、异地库、设施库3种方式的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科学编制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着力提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加大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共享利用力度,努力将各级各类种质资源库打造成为“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利用”综合性一体化平台,为优良植物新品种培育和林草良种选育提供有力资源保障。(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