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合肥车务段裕溪口火车站周曲家作业点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忙。今年55岁的魏金保,从1989年退伍后,一直坚守在这个作业点,30年来,他就像一个执着的哨兵默默地守望着一方平安。
800米责任区:30年护一方平安
无论是身处南疆,还是独坐偏僻的作业点,魏金保始终保持着军人的那份韧劲。他说,自己是一名老党员,在部队要钉在战场上,在铁路就要钉在站点上。
魏金保退伍回到地方,被安置在周曲家车站担任一名扳道员,从此开启了他与铁路相伴的人生。那时候扳道全靠人工,一到冬天,道岔经常被冰冻住,只能用工业盐将冰融化后才能扳动。他坦言:“当时毕竟年轻,跟在师傅后面边学边干,倒也觉得这份苦吃得值。”
近年来,由于经过周曲家的列车趟数减少了,周边老百姓对铁路的安全意识也开始淡薄,经常会有百姓在铁路上行走,再加上紧邻铁路边就有一所“道口小学”,如何杜绝安全隐患,确保铁路的安全畅通,成为魏金保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他每天都要认真沿线巡检,劝导路过行人。而正是由于他的守护,他所负责的这段800米专线,30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
一个人的值守:鸟叫声听起来都很亲切
经过该站的列车少了,值班人员也从最初的30多人减至4人。现在他和3名工友两班倒,每班两个人,一名道口值班员,一名车站值班员,而这两个岗位相距800多米。
根据铁路部门的相关规定,上班时间不允许使用任何通讯工具,更不允许上网聊天,他便将那只老人机锁进休息室的换衣柜里,也锁上了对家人对外界的思念。站外那一块40平方米的小月台,就是魏金保活动的“大舞台”。累了乏了,他就在小月站上走走。“白天还好点,能听到周边厂家的机器轰鸣声,但一到晚上车站周边一片漆黑,一个人在值班室里,真的很寂寞。连窗外小鸟叫,听起来都觉得亲切。”他感言。
48小时的紧张:一个不能漏
一个不能误魏金保每天骑着电动车,花费40分钟才能到单位。无论刮风下雨,抑或严寒酷暑,他从来没有缺勤过一天。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他依然顶着凛冽的寒风,按时到岗。“那段时间,说心里不怕是假的,但想到那座小小的作业点还在等着我,一切也就释然了。”
由于车站值班员工作的特殊性,魏金保每次轮班,都保持着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状态。他拿出一份车站的行车记录表,随手翻到去年11月1日,只见表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当天列车经过周曲家站时的情况。从第一趟3:26接到邻站同意发信号开始,到晚上8:05分最后一趟列车进站,魏金保一天共接发信号21次。他说:“这些信号一个不能漏接,也一个不能误发。”
魏金保见证了周曲家站从三等车站到作业点的巨大变化,但他作为一名铁路人的初心却始终没有变,一直勤勤恳恳地立足于本职岗位。
(郭青 杨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