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5-2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周晓平:一位驻非班组长的“进退”考量

    摘要:从2011年到2020年,从赞比亚铅比希项目部到刚果(金)金森达项目部,驻非九年,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矿建公司周晓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一个项目施工区班组长的“进退”考量。未雨绸缪消除恐慌在年初国

  • 安徽电网试点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项目

    摘要:本报讯“到月工资就打到卡里,我们感觉心里很踏实,工作更有保障,干劲更足了!”近日,在合肥供电公司110千伏空港输变电工程现场工作的何继朝高兴地说。今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保障输变

  • 技改工程紧锣密鼓

    摘要:为促进矿山绿色发展,新桥矿业公司投资近2200万元对全尾充填系统进行技改,该工程于2月动工,预计7月底收官运行。届时,选矿厂、选铁厂生产尾砂及污水处理站淤泥经混合处理可全部用于井下充填,实现矿山生产固

  • 刘庄煤矿:多轮驱动跑出“加速度”

    摘要:一季度,中煤新集刘庄煤矿以“稳中求进”为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安全、生产、技术、经济一体化多轮驱动为抓手,把疫情防控、安全管理、生产组织、技术创新贯穿于安全生产经营全过程,实现首季开门红。疫情防

  • 工匠工作室成为“明日工匠”的孵化器

    摘要:走进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临涣机辆段“淮北矿业工匠丁丁工作室”,只见这里密布排列着一项项技改成果,一张张获奖证书、一个个奖杯,呈现了丁丁工作室成员的匠心坚持,见证了工作室勇于技能创新的奋进之路。人才队伍顶

  • 黄山市成立首个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

    摘要:本报讯为更好促进退役军人创业观念转变和创业技能的提升,近日,黄山市首个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在黄山市橄榄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示范区正式成立,并现场与市、休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签订《退役军人就业创

  • 铁路上的守望者

    摘要: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合肥车务段裕溪口火车站周曲家作业点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忙。今年55岁的魏金保,从1989年退伍后,一直坚守在这个作业点,30年来,他就像一个执着的哨兵默默地守望着

放大 缩小 默认

异国他乡,万里之遥,每天面对的是非洲的黄土和井下黑魆魆的巷道,生活单一,物质匮乏??是去还是留?疫情防控和生产任务当前,小小班组长,是默默做好自己岗位上的事,还是站出来往自己身上加担子?

周晓平:一位驻非班组长的“进退”考量

   期次:第7357期   

从2011年到2020年,从赞比亚铅比希项目部到刚果(金)金森达项目部,驻非九年,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矿建公司周晓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一个项目施工区班组长的“进退”考量。

未雨绸缪消除恐慌

在年初国内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之际,周晓平第一个向项目部建议:筹措资金和口罩支援公司,同时储备必备防护物资和生产、生活物资,以防万一。因此,刚果(金)出现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后,项目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应急预案得以迅速成立和制定,也没有出现人员恐慌情况。

除了负责采掘区的日常工作,周晓平主动承担了最为关键的消毒清洁队队长一职,从住宿营地到办公场所消毒,从消毒水的配比到喷洒频率,皆亲力亲为。

当地员工流动性大,周晓平要求在办公区域门口安装防疫监护点,所有入场员工经过体温检测和流动水清洁双手后方能进入;在日常派班会上要求全员戴口罩、缩短派班规模、错开签到时间;周晓平将中方员工的日常轨迹精准控制在宿舍、食堂、井下“三点一线”上。正是这些日常的卫生管控和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使项目部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军心”得稳、“士气”得盛。

破局从提升质量开始

受疫情影响,金森达项目部面临着老合同到期、新合同尚未续签的尴尬。且多数国家关停边境、取消国际航班,物资尤其无轨设备配件无法到达现场,项目部上几辆运力强劲的国外品牌铲运机、矿运卡车相继出现故障……

主抓施工的周晓平,知晓破局的关键是提升产量。他从影响项目施工进度的巷道涌水这一老难题切入,提出超前谋划水仓设计,改造调车场、钻机硐室等原有硐室接力排水,有效提升了掘进工程,尤其是废石巷道施工效率。同时,采用装载机和国产运输车辆替代进口设备,通过提升设备利用率来弥补容量小的不足。多措并举,金森达项目部一季度月均工程量超过了一万立方。

泥水中的“洗礼”

驻非9年,常遇艰险。2018年9月,项目部计划施工负285中段至负260中段通风井,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工程进行到一半时,松软的岩石碎屑堵塞了原本通畅的眼位,悬在两个中段的通风井施工一时间是“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得。”周晓平毅然决定采用安装脚手架的方式,从底部开始疏通眼位。

井下光线昏暗,炮烟吹之不散,高空作业难度太大。却见周晓平率先爬上了十几米的脚手架,利用简易工具慢慢疏通眼位。中刚双方职工见状纷纷跟上。每一个响炮作业循环,大伙都要接受一次泥水的“洗礼”。就这样过了10天,改造工程才完成。

施工区的“定海神针”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今年春节,周晓平又一次无法回家陪妻子和刚上大学的儿子过年。

“驻扎非洲这么多年,都习惯了。”他说,项目部人员回国都是轮着来的,自己回去了,那些小孩尚小或者还未结婚的年轻人就得留下来。

周晓平竭诚奉献,企业和同事们报以荣誉和尊重。他先后获得了集团公司的“劳模”、“年度功臣”、“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成为铜冠矿建公司“十大标兵”之首,被同事们赞为施工区的“定海神针”。

(陈潇 曾红林)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