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导航
- 每个字,都要先过秤
摘要:初中时,班里转来一个瘦小且口吃的男生,常遭几个顽皮孩子模仿嘲笑。我于心不忍,写了一篇作文《沉默的同学》,描绘他“像一棵被风吹弯的柳树,在笑声中低垂着头”,也记录他“在美术课上画出会飞的鱼,在数学考试中
- 走进六尺巷
摘要:夏日的一个周日,我怀揣着无比虔敬之心,缓缓踏入六尺巷。穿过那座庄重古朴的“懿德流芳”牌坊,演绎着动人故事的照壁便如一幅历史画卷般,映入我的眼帘。每一次凝视这面照壁,敬意便如潺潺溪流,在心底悄然流淌。照
- 汪曾祺笔下的安徽印记
摘要:汪曾祺的文字,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总不经意间透出安徽印记,如水乡晨雾中的淡青,萦绕心间。初读时,我未察觉他与安徽的深厚渊源,直至读到《皖南一到》,他自述“歙县是我的老家所在”“我们本是徽州人”,寥寥数
- 利辛葵花笑迎客
摘要:
- 蚌埠:一场跨越千年的“感知革命”
摘要:“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这句诗,宛如一把灵动的钥匙,轻轻开启人们对淮河旧时光的回忆之门。晨雾如纱,轻笼着淮河水面,朱诚的父亲曾悠悠地摇着船橹,一船船饱满的稻谷随着水波轻轻晃动,缓缓驶向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