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2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夏日送清凉情暖“骑士”心

    摘要:近日,亳州市爱心协会联合该市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开展“高温送清凉”慰问活动,为辖区内的新就业群体送去夏日关怀。在马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0余位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不仅吃到了免费的水果、喝到了

  • 七旬老人中暑晕倒城管队员及时救助

    摘要:7月22日,合肥户外热浪滚滚,下午3时,包河区城管局滨湖世纪社区城管中队队员宁宇、胡朝阳、彭松正顶着烈日开展日常路面巡查,当行至天山路与紫云路交口西北角时,三名队员发现一名七旬老人瘫倒在路边,面色苍白

  • 优化婚姻辅导服务构建和谐婚姻关系

    摘要: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民政局聚焦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将辅导服务贯穿于婚姻家庭全周期,探索形成“4+2+1”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模式,帮助群众构建幸福美满家庭。“四步

  • 黄山市黄山区:科技赋能夏茶生“金”

    摘要:七月的黄山市黄山区,漫山遍野的茶树如绿浪般翻涌。饱满的芽头裹着晨露,在阳光下泛着鲜嫩的翡翠光泽,山风掠过茶垄,掀起层层叠叠的绿波。春茶季的热闹早已沉淀,在这片“中国名茶之乡”的土地上,正书写着夏茶采摘

  • “兵书记”将全村茯苓卖出3.6亿元

    摘要:曾服役16年的老兵、安庆市岳西县和平乡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叶大国,肩挑百姓祈愿,坚守基层八年,用实际行动诠释“退役不褪色”的铮铮誓言,将全村茯苓卖出3.6亿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被村民们亲切

  • “城市伤疤”披绿焕生机

    摘要:本报讯“傍晚沿着这条路跑两圈,呼吸着满是草木清香的空气,浑身都舒坦!”7月23日晚,家住合肥市庐阳区电力修造厂小区的金先生在清河路上慢跑时,望着路边错落有致的绿植,忍不住感叹道。这片让他心旷神怡的绿化

  • “烤”验人的检测线放不下的责任心

    摘要:骄阳似火,炙烤大地。在池州,有这样一群劳动者,冒着高温酷暑,不惧“烤”验,为车辆“把脉问诊”——他们就是机动车检测员。近日,笔者来到池州市机动车辆安全检测有限公司,见证了这群“汽车医生”在高温下为机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

“兵书记”将全村茯苓卖出3.6亿元

   期次:第8629期   

曾服役 16 年的老兵、安庆市岳西县和平乡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叶大国,肩挑百姓祈愿,坚守基层八年,用实际行动诠释“退役不褪色”的铮铮誓言,将全村茯苓卖出 3.6 亿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兵书记”。

皮肤黝黑,精明能干,是叶大国给人的第一印象。叶大国今年44岁,是一名有着16年军旅生涯的退役军人。2018年投身和平村工作以来,他奋力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多次获评县乡两级“优秀村干”“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个人”,和平村也获评“省级森林村庄”“省级卫生村”称号。

2001年,20岁的叶大国投身军营。在部队里,他凭借出色的能力和优秀的表现,历任班长、排长等职务,六次获评优秀士兵(士官),荣立三等功。退役后在和平村的8年,叶大国以农田水利建设为突破口,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全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生于斯、长于斯,回归于斯、奋斗于斯,理所当然!”他说。

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他积极争取资源,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修建水井、铺设引水管道、安装水质净化设备。这些举措不仅让村民喝上了安全放心水,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让“小田”变“大田”,“低产田”成“高产田”。

农村道路建设方面,他推动对弯急堵道路进行全面改造,在危险路段增设安全防护栏、安装凹凸镜。如今,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不仅缩短了百姓的出行时间,更成为吸引投资、汇聚商机的“致富路”,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

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他紧紧围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要求,推动对 302 县道和平村段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建立常态化环境维护机制,定期组织公益岗位人员开展道路清扫,为村民打造一个整洁舒适、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在叶大国的带动下,和平村宣传推介、积极打造中药材特色产业。村内茯苓中药材加工销售产业蓬勃发展。叶大国还充分挖掘村内资源潜力,牵头流转300 余亩山场,大力发展丹参、黄精、桔梗种植,全力打造中药材特色产业村。利用村内撂荒地等发展小香薯、何首乌、羊肚菌种植,丰富村集体经济业态。依托和平村中药材特色产业优势,叶大国大胆创新、主动作为,打造村药膳养生馆——和膳堂,并在周边租赁土地,种植当季水果、蔬菜,打造集餐饮、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打造中医馆,为和平村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开拓了新路径、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如今,和平村的集体经济已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元的跨越式发展。2024年全村茯苓产值突破3.6亿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7.75万元。(方婷)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