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2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非遗文化进社区匠心传承聚人心

    摘要:本报讯近日,芜湖市弋江区马塘街道总工会举办的“非遗文化传承”系列活动圆满落幕。活动以“剪纸凝匠心,漆扇绘传承”为主题,通过剪纸、漆扇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体验,让职工家庭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 以茶为媒展匠心跨界融合促发展

    摘要:本报讯日前,由黄山市总工会、黄山市人社局及屯溪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徽州百工”黄山市首届调饮师技能大赛暨长三角地区调饮师竞技邀请赛在屯溪区同聚楼大酒店成功举办。屯溪区总工会、人社局、人才办及黄

  • 泾县首个职工“相亲角”揭牌

    摘要:本报讯日前,由宣城市泾县总工会、共青团泾县委员会、泾县妇女联合会共同指导,泾县百园社区、泾县魅力泾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的缤纷“相亲角”揭牌仪式在泾县缤纷环球城举行,这是该县首个职工“相亲角”。

  • 一瓶水传递爱

    摘要:入夏以来,淮北市总工会在快递员、网约送餐员、交警、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最集中的商圈、路口和网点旁设立“一瓶水传递爱”免费送水点,常态化开放,为高温下坚守岗位的户外劳动者纳凉消暑。据悉,淮北市总工会于2

  • 巾帼匠心铸精品创新答卷写担当

    摘要:古有花木兰披甲戍边,今有“半边天”建功立业。在合肥美桥产品工艺研究所,一群平均年龄35岁的女职工正用扳手与图纸书写传奇——以全国三八红旗手徐珊珊为领头人的这支“娘子军”,不仅建起安徽省机冶工会首家女职

  • 高温下的清凉守护

    摘要:骄阳似火,热浪滚滚。连日来,持续高温模式,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穿梭街巷的快递小哥、是守护城市洁净的环卫工人、是坚守工地的建设者、是守道护安的交通警察……他们顶烈日、战高温,用汗水诠释责任与担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巾帼匠心铸精品创新答卷写担当

   期次:第8630期   

古有花木兰披甲戍边,今有“半边天”建功立业。在合肥美桥产品工艺研究所,一群平均年龄 35 岁的女职工正用扳手与图纸书写传奇——以全国三八红旗手徐珊珊为领头人的这支“娘子军”,不仅建起安徽省机冶工会首家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更以“12351”创新工作室工作法(一个平台、双轮驱动、三大支撑、五项保障、一个家园)在电驱动桥核心领域撕开市场缺口。她们像精密咬合的齿轮,始终保持高效运转,最终交出了一份让行业瞩目的“巾帼答卷”。

双省级平台:20小时攻坚里的“她韧性”

走进工作室的实训基地,升级后的电驱动桥疲劳试验设备正发出平稳的嗡鸣,CAE工作站的屏幕上,蓝色应力云图如流水般动态更新——这里是“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双平台的核心阵地,更是女职工们一次次突破技术壁垒的“战场”。

今年初春的一个深夜,4T 经济版后桥装配现场突然亮起紧急信号灯:制动系统出现细微干涉,这意味着产品无法通过安全验证。“图纸上的完美,到了生产线往往要打折扣。”徐珊珊放下刚热好的盒饭,带着 5 名女工程师扎进车间。手电筒的光束在零件间游走,有人趴在地上比对装配间隙,有人对着电脑反复推演调整方案,办公室里“咖啡宵夜加油站”也高速运转起来……

从当晚8点到次日下午4点,连续 20 小时的攻坚终于迎来曙光:她们通过优化制动蹄片角度、调整装配顺序,彻底消除干涉隐患。当首件合格产品下线时,大家揉着发红的眼睛笑了。这样的故事,在工作室比比皆是:正是凭着这份韧性,LE17N 系列后桥填补国内空白,斩获安徽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2025年新申报的2项发明专利,也在她们的打磨下稳步推进。

电驱桥突围:从“白纸画图”到“万台目标”

在合肥美桥的产品展厅,4T 电驱动桥像位“明星”——银灰色的桥身线条流畅,铭牌上“自主研发”四个字格外亮眼。谁能想到,一年多前,它还只是图纸上的一堆线条。“从结构到工艺,全是新领域,相当于在白纸上画蓝图。”产品工程师刘艳平指尖划过桥身,眼里闪着光。

结构选型时,团队陷入“三岔口”:同轴结构紧凑但成本高,半同轴维护不便,平行轴看似普通却适配性强。37 次讨论、12 轮仿真分析后,工程师们最终选定平行轴结构——这个看似“保守”的选择,后来被证明最贴合市场需求。

试验标准的制定更是场“摸着石头过河”的硬仗。没有现成规范,她们就带着笔记本泡在试验场,连续两周蹲守在试车跑道旁,记录不同路况下的振动数据;把乘用车、变速箱的技术手册翻得卷了边,把可借鉴的指标用荧光笔标成“彩虹”。最终,她们拿出公司首套电驱桥试验大纲,为产品可靠性筑起了“防护网”。

3T 电桥的量产也藏着她们的“巧思”。4 种产品尺寸各异,工装怎么兼容?团队带着卷尺在车间来来回回丈量,突然灵光一闪:用插销调整长度,用快换模板适配附件。这个“快换装置”方案让一套工装能覆盖所有产品,换模时间直接缩短 60%。如今,2.2T/3T/4T电桥已供货564台,4T经济版后桥历经22项台架试验和 5000 公里路试,7 月底将完成 OTS,实现万台年销量目标。

刚柔并济:在“两难”里长出的平衡智慧

“优秀的产品能在约束中找到最优解,我们也一样。”徐珊珊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对女职工来说,“约束”有时来自工作,有时来自家庭。

但她们从不孤单。公司的“五项保障”像双温暖的手:领导带着专项小组来调研,当场拍板解决跨部门协作难题;101 万元研发投入及时到位,试验设备、软件升级一路绿灯;创新成果与晋升、奖励直接挂钩,2024年公司创新奖里,工作室成员占了近一半。“咖啡宵夜加油站”早就升级成“暖心服务站”:夏天有冰镇绿豆汤,加班有热乎的宵夜,妇女节时有工会精心准备的礼物和插花活动。

这种温暖凝聚成了战斗力。4T经济版后桥壳试制时,异型结构让现有模具“束手无策”,团队决定“曲线救国”。线切割加工异型件,用现有模具试成型。前几次试制都失败了,有人红了眼眶,徐珊珊却笑着递过咖啡:“工作就像学系鞋带,总得试几次才知道哪种方式最顺手。”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样品终于合格。后来,她们又用三天时间自制定位工装,给焊接设备装上“偏心机构”,制作定位块,程序重新编程等方式实现焊接异型加强环,从而实现该桥的批量生产。

如今,工作室的“12351”工作法早已不是简单的数字组合——它是20 小时攻坚里的韧性,是“咖啡宵夜加油站”里的暖意,是平衡工作与家庭的智慧。这群江淮大地上的“创新金花”,正带着她们的电驱桥、带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底气,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加速度。(高青 花同)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