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8-0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穿越千年!《寿春楚歌》XR展登陆安徽博物院

    摘要:本报讯8月1日上午,全国首个聚焦江淮楚文化的XR沉浸探索体验展——《寿春楚歌》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举行首映发布会。这场融合前沿科技与千年楚文化精髓的展览,在博物院新安江厅二楼专属展厅揭开神秘面纱。《寿春

  • 闷热夏夜鏖战长岭关

    摘要:7月25日凌晨4时46分,经过306分钟鏖战,作业人员撤出铁路栅栏网,合肥工务段管内沪蓉铁路下行长岭关隧道清筛施工顺利完成。一辆辆黄色工程车在山间盘旋,返回驻地。大别山里的夏夜,繁星点点,蛙声阵阵。沪

  • “火壶”非遗技艺点亮太平湖山水画卷

    摘要:晚霞渐没的太平湖夜色里,两颗闪烁的“流星”悄然升起,一场动感交织的奇景正在上演。水上运动中心人气鼎沸,两束赤红火焰似灵巧飞龙,在表演者手中灵动翻飞,于水面上空划出滚烫的轨迹。湖光映衬下火与水的缠绵勾勒

  • 安庆全力守护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

    摘要:本报讯入夏以来,面对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安庆市聚焦户外及高温作业劳动者权益保障,以“政策落地、关怀暖心、执法护航”三大抓手,精心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确保高温环境下劳动者权益“不降温”。据了解,安庆市坚持

  • 阜阳市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摘要:本报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省、市关于小微企业融资工作具体要求落实落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机构“放贷难”等问题,阜阳市多措并举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

  • 合肥新桥机场S1线首列电客车交付到段

    摘要:本报讯8月1日,记者从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合肥新桥机场S1线首列电客车顺利完成交付到段。据了解,合肥新桥机场S1线是合肥轨道首条全自动运行市域轨道项目。列车车身采用线路主题色“明茶褐”,这

  • 长三角地区首批“数据券”完成兑付

    摘要:本报讯7月31日,芜湖市首批“数据券”完成兑付,共计611040元,奇瑞徽银汽车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高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徽投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受益。这意味着长三角地区首批“数据券”实现申请、

  • 今年底我省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将达50%以上

    摘要:本报讯记者7月30日从省住建厅获悉,“十四五”以来,我省已累计整治严重易涝点369个,到2025年年底,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达50%以上。我省将指导合肥市开展国家首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建设工作,统筹推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底我省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将达50%以上

   期次:第8634期   

本报讯 记者 7 月 30 日从省住建厅获悉,“十四五”以来,我省已累计整治严重易涝点369个,到2025年年底,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达 50%以上。我省将指导合肥市开展国家首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建设工作,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等,提高城市内涝防治能力水平。

据悉,“十四五”以来,我省已累计整治严重易涝点 369个,新建改造雨水管网4000余公里,提升城市泵排能力1106立方米/秒。全省 16 个市已完成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排水防涝专项应用场景建设,省级监管平台与市级监测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其中,合肥市在城市排水防涝建设、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全面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因地制宜采取海绵化措施进行源头径流控制,有效削减洪峰流量,降低城市内涝风险。2024 年,合肥市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比达44.22%,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合肥市打造城市防汛应急安全智慧监测体系,布设排水管网智能监测设备400余套,集成气象、水文等多元数据,构建起“监测-预警-处置”闭环管理机制。同步开展董铺、大房郢等重要水库实时模拟预报,南淝河、十五里河、二十埠河等重要河流暴雨洪水调查与防洪预警指标分析,提升城市重要河道预警能力,基本实现了城市内涝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推动城市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在协同联动上,合肥完善全链条责任体系,雨前在重点易积水区域预置巡查防守责任人、大型移动抽水泵车等应急排涝设备;雨中利用视频、天网、道路巡查等方式对城市下穿桥、低洼地段等重点区域进行密切监控,确保积水发生时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雨后及时复盘分析,查找积水原因,谋划治理措施,系统推进整改。

安徽将开展城市排水防涝专项体检,按照计划,安徽将开展专项体检,抢抓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积极谋划申报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推进排水设施补短板、强弱项。

持续做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 2025 年底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达到 50%以上。省住建厅将指导合肥市开展国家首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建设工作,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等,提高城市内涝防治水平。

深化数字赋能,完善预警响应体系。全省将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二期工程建设,加密城市排水监测设备,将城市易涝点纳入监测范围,提升“源-网-站-河(湖)”等排水设施精准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应急响应效能。

我省将强化应急保障,筑牢城市安全防线,加强排涝设备储备和专业抢险人员组建,开展常态化排水防涝应急演练,做到闻汛即动、战则必胜。紧盯雨情汛情,做好联合值守、应急处置、信息上报等工作,全力保障安全度汛。 (本报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