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8-0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穿越千年!《寿春楚歌》XR展登陆安徽博物院

    摘要:本报讯8月1日上午,全国首个聚焦江淮楚文化的XR沉浸探索体验展——《寿春楚歌》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举行首映发布会。这场融合前沿科技与千年楚文化精髓的展览,在博物院新安江厅二楼专属展厅揭开神秘面纱。《寿春

  • 闷热夏夜鏖战长岭关

    摘要:7月25日凌晨4时46分,经过306分钟鏖战,作业人员撤出铁路栅栏网,合肥工务段管内沪蓉铁路下行长岭关隧道清筛施工顺利完成。一辆辆黄色工程车在山间盘旋,返回驻地。大别山里的夏夜,繁星点点,蛙声阵阵。沪

  • “火壶”非遗技艺点亮太平湖山水画卷

    摘要:晚霞渐没的太平湖夜色里,两颗闪烁的“流星”悄然升起,一场动感交织的奇景正在上演。水上运动中心人气鼎沸,两束赤红火焰似灵巧飞龙,在表演者手中灵动翻飞,于水面上空划出滚烫的轨迹。湖光映衬下火与水的缠绵勾勒

  • 安庆全力守护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

    摘要:本报讯入夏以来,面对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安庆市聚焦户外及高温作业劳动者权益保障,以“政策落地、关怀暖心、执法护航”三大抓手,精心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确保高温环境下劳动者权益“不降温”。据了解,安庆市坚持

  • 阜阳市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摘要:本报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省、市关于小微企业融资工作具体要求落实落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机构“放贷难”等问题,阜阳市多措并举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

  • 合肥新桥机场S1线首列电客车交付到段

    摘要:本报讯8月1日,记者从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合肥新桥机场S1线首列电客车顺利完成交付到段。据了解,合肥新桥机场S1线是合肥轨道首条全自动运行市域轨道项目。列车车身采用线路主题色“明茶褐”,这

  • 长三角地区首批“数据券”完成兑付

    摘要:本报讯7月31日,芜湖市首批“数据券”完成兑付,共计611040元,奇瑞徽银汽车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高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徽投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受益。这意味着长三角地区首批“数据券”实现申请、

  • 今年底我省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将达50%以上

    摘要:本报讯记者7月30日从省住建厅获悉,“十四五”以来,我省已累计整治严重易涝点369个,到2025年年底,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达50%以上。我省将指导合肥市开展国家首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建设工作,统筹推

放大 缩小 默认

闷热夏夜鏖战长岭关

   期次:第8634期   

7 月 25 日凌晨 4 时 46 分,经过 306 分钟鏖战,作业人员撤出铁路栅栏网,合肥工务段管内沪蓉铁路下行长岭关隧道清筛施工顺利完成。一辆辆黄色工程车在山间盘旋,返回驻地。大别山里的夏夜,繁星点点,蛙声阵阵。

沪蓉铁路合武段于 2009 年 4 月 1 日开通运营,全长 359公里,是国家规划的“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独山站以西区段处在大别山腹地,桥隧占比较大,为有效根治隧道道床板结病害,合肥工务段成立沪蓉铁路(合武段)道床清筛项目部,组织 40 余名精兵强将参与这次隧道机械清筛施工。

“天窗已下达,封锁命令号 80517,可以上道。”7 月 24 日23 时 30 分,随着防护员喻甫波对讲机里传来的施工命令,集结在长岭关隧道通道门旁的 140 名作业人员立即携带作业机具有序进入铁路栅栏网,顺着隧道一侧向作业地点走去。一列列线路清筛大机编组连成黄色长龙,在隧道内缓缓驶到作业地点,清筛、捣固、配砟、稳定车等“各司其职”。铁路线上机械轰鸣、人声鼎沸,作业人员根据事先标记好的位置迅速开挖作业道槽,不同类型的大型养路机械开始紧张有序作业,组成了一首独特的“午夜交响曲”。

合肥工务段副段长周德培向笔者介绍:“与以往人工清筛和大机线路、道岔清筛施工不同,这次长岭关隧道机械清筛作业任务重、难度大,涉及更为复杂的环境条件,对保障线路几何尺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岭关隧道长度达 5.488 公里,对施工人员也是一大挑战。周德培在现场来回走,不时用手电筒照着前方作业地点,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一天下来,走行超过两万步数,他已连续多日微信步数霸榜了。

六安高铁线桥车间主任、项目经理施学政介绍道:“隧道清筛施工与前期线路清筛相比,施工工序复杂,安全风险相对较高,为保证设备及人员安全,合肥工务段制定专项隧道清筛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表,确保劳动安全。”

25 日凌晨 1 时左右,隧道内机声轰鸣、尘土飞扬,主力清筛机挥动着巨大机械臂,车底挖掘链左右转动,随着机械的“轰隆”声,轨枕下的道砟瞬间被清空,将其源源不断通过主污输送带传送至巨大的振动筛上,经过振动清筛,清筛出的道砟再度被回填至线路上,剩下的污土被回转污土输送带抛至清筛车前面的物料车上。

隧道里像个大闷罐,又闷又热,作业人员的黄色工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从隧道中部向出口走去,两台超大型的鼓风机在轨道上嗡嗡作响。一氧化碳浓度也越来越高,最高时测量仪显示 26ppm。为了保障作业人员健康与安全,合肥工务段在轨道车上加装了鼓风机,风扇开启后,强大的风力加速了隧道内空气的流通,使得灰尘和废气能够更快排出。“我们每个作业组都配备了一氧化碳检测仪和风速检测仪,同时还有便携式吸氧设备、N95 口罩和防毒面具,一定要保障大家的作业安全。”防护员韩方祥说道。

“红源”党员突击队成员袁野,同时也是六安高铁检查工区工长,负责施工数据测量和方案编制任务。他说:“清筛施工是我们车间的大事,数据这块可不能马虎,白天多干点、多想点、多验算几遍,晚上到了现场就放心一点。现在设备干好了,以后就能轻松很多。”自清筛施工开始以来,袁野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日。

“清筛回检完成,各项数据符合要求。”4 时 20 分,青年职工刘志鹏在对讲机中汇报。2001 年出生的刘志鹏是青年突击队中的代表。2022 年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参加工作不久,他就参与了沪蓉线清筛施工,跟着师傅们学习业务。去年被段里选拔进入第 5 期高铁示范队再学习深造。如今他在清筛施工中负责水准仪测量、横距测量和轨检仪回检作业,从最初跟着师傅记录数据的“新手”,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好手”,三年的历练让他褪去青涩、愈发沉稳。

5 时 30 分,天色已渐亮。晨曦中的合武铁路,如一条银色丝带缠绕在大别山腹地。长岭关隧道内,清筛后的道床平整如新。9 时 10 分,一列白色动车组呼啸而过,满载旅客穿越群山。列车驾驶室里,合肥工务段线路科助理工程师顾新宇正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的铁路线,添乘检查线桥设备质量和外部环境。经过 9 天的连续奋战,长岭关隧道下行线机械化清筛施工全部完成。这条被“清肺”过的隧道,正用无声的坚守,诠释着铁路人对责任的最好注解。(刘振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